所以若想攻山,只能顺山路而上,别无他法。
而且即便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披荆斩棘从野坡冲到上头上也没意义,因为山顶有还有围墙,虽不谈不上城高墙厚,仅仅是道院墙清军依仗地势,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你想夺下也要花大力气费一番功夫。
所以,松山城不易破,这破山头也不易拿下。
但高第今天铁了心,必须拿下!
对他来说这是在大太监手底下的首战!
首战必胜!
眼下三大总兵联手,论资历论战功论声威高第都没法与另外两人相比,甚至都有些寂寂无名,祖大寿将门世家战功赫赫,马科人称曹变蛟第二,当世勇将之一,可他高第白衣出身,资历平平,战功也没啥闪耀点,但能做到总兵官这把交椅上的,哪有普通人,越是没背景的越说明有能力!
可是在官场只有能力没有背景又有黑点的日子可不好过,确切说是如履薄冰,其实按照常宇一开始的尿性早就将高第给法办了,但那时局势太乱牵一发动全身不敢随意撸这种边关大将,至后来常宇略发成熟没了一开始的那种不顾后果的戾气,便也没收拾他,只是时不时的敲打他。
便是这几次敲打就让高第每每提心吊胆夜不能寐了。
他知道唯一的活路和出路就是投靠大太监,为其所用。
常宇也一直没动他,让他镇守山海关其实也是放出一个信号,你老实听话就安然无恙,你敢乱动就看看刘泽清等人的下场!
这个信号高第读懂了。
只懂还不行,还得递上投名状。
所以之后每每常宇有活只要传句话他都尽心尽力的去办,但这种日常的听话只属于分内之事算不上投名状。
你要切切实实的去做一件事,而且要把这件事做好了做完美了,这才是投名状!
高第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而今这个机会来了,当常宇一句话调兵出关,那个时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文件都还没下来呢,就仅凭大太监的飞鸽传说快马通报,他就毫不犹豫的执行了,速度之快甚至比近在眼前的祖大寿还快上一步!
机会给你了,那就要看你是否把握的住。
高第在松山脚下举目蹙眉,活是揽下来了,如何干如何干的漂亮还得仔细斟酌一下,他知道这山道山关卡不少,也知道山上有火炮。
但山不高也不陡,其兵力也不多估摸千余人,山道虽有关卡但决然挡不住明军的脚步,唯一棘手的就是山顶。
山顶的清军老窝是一个寨子也可理解为一个简化版的兵堡,有墙有了望所还有炮台,居高临下占尽了优势,明军无法将攻城辎重运到山上,只能硬功,确实有些麻烦!
有点棘手,但不多!
按照先前的战术安排,从西南坡的山道进攻,并以周边野坡侧击,却留北坡山道不攻不守,又是留一个空隙。
这个战术也是经过仔细推敲的,目的就是减少伤损。
说实话,这场仗打的非常不是时候,天气严寒不说还正值年关,眼瞅着没几天就要过年了,谁也不想这个时候就战死了。
过年,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任何人心中的一个执念。
所以,其实这时候的士气和军心都不是巅峰。
为何说这个战术会减少伤损呢?
明军攻山主要路线就是山道,偏偏这山道不宽且在拐弯抹角之处设了关卡石门,规模虽不大陈兵也仅百余,但以地利优势依然会对明军造成很大伤亡,更何况这种关卡有三四处!
所以即便野坡荆棘遍布积雪过膝难行,高第依然下令部分士兵披荆斩棘侧击进攻,速度哪怕再慢,甚至到了跟前精疲力尽也无妨,主要就是给守关卡的清军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压力!
漫山遍野皆敌,随时就冲到身后反杀,以至于提心吊胆无法集中注意力阻挡主攻部队!
至于留白后山不攻不守,那是因为他们此番目的是夺取松山高点而非歼敌,并非没有能力歼敌而是自己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所以没必要关门打狗,避免狗急跳墙两败俱伤!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如何打怎么打这些战术是早就制定好的,高第此时山下打量心理盘算的是一些细节,毕竟这是第一次在大太监眼皮底下干活。
活干了不算事,如何干的漂亮才是本事!
手下小兵们不知此番动作的真正目的,但作为三大总兵之一他心里是清清楚楚的,打松山城是真,围魏救赵也是真,剑指锦州也是真,但那些都是总体战略而今天的真正目的就是先夺松山高点,只要拿下这个高点,西制松山城,东控要道!
当然了,能顺手破开松山城更是锦上添花!
点题,占领松山高点,破开松山城。
都是驱敌为目的而非歼敌,说白了就还是不想与敌鱼死网破!不想有大损伤,毕竟这些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