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对,“秦渊站起来,看向龙三,“这不是同一个凶手。“
“什么?“龙三愣住了,“你确定?“
“非常确定,“秦渊指着死者的伤口,“你看这些刀伤,杂乱无章,没有章法。之前的受害者都是一刀致命,切口干净利落,说明凶手刀法精准,下手果断。但这个死者,凶手显然犹豫了,而且用力不均,有些刀伤很浅,有些很深。“
龙三走近仔细看,确实如秦渊所说,这次的伤口和之前的完全不同。
“还有这个符号,“秦渊指着墙上的符号,“之前的符号都画得很工整,线条流畅,说明凶手作案时很冷静,有充足的时间。但这次的符号画得很潦草,线条发抖,说明作案者很紧张,或者很急躁。“
“你是说,有人在模仿作案?“龙三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很可能,“秦渊继续观察现场,“而且这个模仿者对原凶手的作案手法了解不深,只是照猫画虎。“
“可是凶手的作案手法我们是保密的,普通人怎么会知道?“龙三疑惑道。
“墙上的符号不保密,“秦渊说道,“如果有人在案发现场周围看到过,或者从某些渠道得知这个细节,就可能模仿。“
“该死,“龙三骂了一句,“现在好了,不仅有一个真凶,还多了个模仿犯。“
“不一定是模仿犯,“秦渊说道,“也可能是有人想利用连环杀人案掩盖自己的犯罪动机。“
“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想杀掉这个死者,但又不想暴露自己的作案动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伪装成连环杀手的作品,“秦渊分析道,“这样警方就会认为这是连环案的一部分,从而忽略真正的作案动机。“
“有道理,“龙三点头,“那我们要怎么做?“
“先调查死者的社会关系,看看有没有人想害他,“秦渊说道,“还有,调取小区的监控,看看案发前后有什么可疑人员进出。“
“我马上安排,“龙三说道。
秦渊又在现场仔细检查了一遍。他注意到卧室的窗户是关着的,门锁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凶手是怎么进来的?“秦渊问道。
“死者的妻子说,今天早上她带孩子去了娘家,死者一个人在家休息,“龙三说道,“可能是凶手按门铃,死者开门后被袭击。“
“死者认识凶手?“
“不一定,也可能是凶手伪装成快递员或者维修工,“龙三说道,“我们正在调查。“
秦渊走到客厅,观察了一下。客厅很整齐,没有打斗的痕迹。茶几上放着一杯还没喝完的茶,电视开着,停在一个新闻频道。
“从客厅到卧室,中间没有打斗痕迹,“秦渊说道,“说明凶手是在卧室里动手的。死者可能是在卧室里休息,凶手进来后直接动手。“
“但是为什么死者会让陌生人进入卧室?“龙三问道。
“两种可能,“秦渊说道,“一是死者认识凶手,所以没有防备。二是凶手用某种理由骗死者进入卧室,比如说要检查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一名警察走了进来,“龙队,监控调出来了。“
“走,去看看,“龙三说道。
三人来到小区物业的监控室。物业经理已经调出了案发当天的监控录像。
“从早上八点到现在的录像都在这里,“物业经理说道。
龙三让技术人员快进播放。录像显示,早上八点半,死者的妻子抱着孩子离开小区。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有不少居民进出,但都是本小区的住户。
到了上午十点左右,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子进入了小区。他身材中等,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夹克,手里拿着一个纸箱。
“这个人可疑,“秦渊说道,“把这段放慢。“
技术人员放慢速度。那个男子走路的姿势有些僵硬,而且一直低着头,明显是在刻意避开摄像头。
“他去了哪栋楼?“龙三问道。
技术人员切换摄像头,追踪那个男子的行踪。录像显示,他进入了六号楼,也就是案发的那栋楼。
“继续看他什么时候出来,“秦渊说道。
大约二十分钟后,那个男子从六号楼走了出来,但他手里的纸箱不见了,而且走路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他快步走出小区,消失在街道上。
“就是他,“龙三肯定地说道,“马上调取周边的监控,追踪他的去向。“
“还有,“秦渊指着屏幕,“把他进入小区的那一段截图,放大看看能不能看清他的脸。“
技术人员照做,但由于那个男子戴着口罩和鸭舌帽,加上刻意低头,根本看不清长相。只能大概判断出他的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体型偏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