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来自角落的潜伏者 > 第二百零三章 和弦

第二百零三章 和弦(1/3)

    关于第二个,邵梓的第一个举措令人意想不到。

    他坚定、清晰而礼貌地宣布本次无疾而终的问话忽然结束:

    “今天的问询就到这里,感谢两位的配合。”

    但如果细究字眼,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结语。

    被“再见”的是两位而不是三位。房间里最具有存在感的三个人面面相觑了一阵,最终才通过邵梓视线的方向判断出被摘出来的那个人究竟是哪位。

    袁振指了指自己,“只有我需要留在这吗?”

    正被拷着的李详英人走在后头,刚好听到了他这句话的句尾,不知道为什么回了一次头,然后整个人都随着响亮的关门声被隔绝在了门外。

    邵梓看向他。

    “熟悉的场面。”袁振总结,“这样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什么幕后黑手。”

    他现在倒是没那么在意时间了,或许刚才的姿态除了人总是在焦虑的时候想要装作很忙,一部分是因为作为不孝顺的儿子在母亲面前需要刻意维持的高被需求姿态。但是袁振的表情并不平静,却也不像是感到意外,只像是在平静之下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我觉得你还有话想对我说。”邵梓放下做作的纸币,摩挲了下自己的指节,然后扶着桌子站起身,慢慢走到了适合像聊天搭话一样靠近的位置,“但是我确实不怀疑你,你没有作案的动机。”

    他敲了敲桌子,然后才缓慢补上了第二句,“——但有其他的。”

    袁振一扯嘴角,勉强露出个礼节到位的微笑,“说说看?”

    邵梓没有立即吭声,只是走到了一个社交距离上显得太近了的角度,直接对上了袁振的一双眼睛。

    “是你偷走的遗嘱,没错吧?”

    刚才的电话并不只是对先前一支队分出精英小组专门调查袁家事件前因后果的信息呈递。作为两位作为信息枢纽的人物,邵梓和林芸在自己搭起来的积木塔上互相印证纠错,算是变相的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对上了答案。

    的确,在邵梓的调查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除了一开始的提及,到后来被许多更加严重更加繁琐的事件所掩盖了。

    对不同事项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再进行处理是大多数成年人的共识。而在这种选择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忽视看似没有什么严重后果的事情。

    两个失窃案,两个物理意义上一轻一重,现实意义上一重一轻,但却都不是贵重到无法取代、起码在现在这个状况下好像完全没有人在乎的失窃物。

    遗嘱只要袁钟没死成完全可以再拟,这一点和许芳婷与李详英计划中的只是公开刺伤袁钟目的不符。那枚镇纸的失窃更是招笑,袁家自己都没太在意这个财物,别墅里也有的是更加贵重更加显眼的东西。

    起码在邵梓和俞英健有方向的调查迈入正轨以后,无论李详英还是许芳婷作案的可能性都会因为毫无必要、只会打草惊蛇的理由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为什么要做这种事?

    或者说,同样是违法乱纪仓皇引来了警方,这其实根本不是同一拨人为了同一个目的办的事,而是某种奇妙的博弈造成的后果?

    回到现在。

    “第一起遗嘱失踪案件,这件事让人非常疑惑。很明显的,强盗或者其他外人完全没有关心这份遗嘱的理由。但是对内部人员来说,这份遗嘱大部分时间也和废品没两样。当然,袁钟被刺让这件事更显得严重,但大夫看过以后就会发现袁钟很难就这么死掉,所以一个富有又珍惜身体、生活安逸并不内卷,在高血糖之外身体还算不错的中年男性的遗嘱仍然和废纸没有太大区别。”

    邵梓环视四周,就好像自己刚才才第一次走进来一样,只用眼角的余光扫视袁振的反应,随后继续道。

    “——所以,这份遗嘱被偷绝不会是为了遮掩或利用遗嘱本身。它唯一的意义,是让所有人知道‘有人偷看遗嘱’,但是不挑明这么做的人是谁。”

    袁振的眉峰轻轻跳了一下,这种姿态邵梓当然不会放过。

    “换句话说,失窃的事实本身,比遗嘱更重要。因为它会制造一个效果:让某些不为人知的合作关系里出现裂缝。比起合作者里有叛徒,我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性。”

    邵梓没有点破名字,只是抬起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有‘某个人’意外察觉到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合作,而这位某个人先生出于某种目的,想让第一个人怀疑第二个人,或者干脆反过来。怀疑对方偷偷看过遗嘱,确定自己未来到底能得到多少,怀疑对方为了利益先动手试探,怀疑原本是五五开的赌局,却有人出了千,想尽办法提前看到了答案。”

    袁振沉默着,像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反唇相讥,但这个时机一直没有出现。

    邵梓盯着他,话却不停冷静地、准确地像在解剖什么:

    “只要成功让两人互相猜疑,她们之间的合作就会松动。你也知道,这两位可不是轻易信任别人的人。可惜的是——她们的合作比你想象得牢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