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
一切都晚了。
然后就只能麻痹自己——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自当有新气象。
朝廷大体还是好的。
朝政也没什么大的变化!
只是奸臣作祟!
不过是小人为祸!
待天子亲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却不知,这所有的一切,都有赵煦的影子。
甚至,干脆就是赵煦的意志!
只是被包装在‘都堂集议’、‘宰执议政’、‘两府协商’的伪装下。
当然了,赵煦也没精力去干预都堂的所有决策。
所以,都堂日常七成以上的政事,还真确实是‘两府协商’、‘宰执议政’的决策下产生、决定的。
赵煦在这个事情里,只是一个无情的签押机器。
这也是宰执大臣们,愿意听话的原因所在。
互相交换,各取所需。
也算是赵煦在现代留学学到的政治智慧了。
他并不想做一个大权独揽,乾坤独断的君王。
无论是上上辈子,还是如今,他都不是那样的人。
比起他的父皇,什么都管,什么都抓的执政风格。
赵煦,更喜欢找一个能干的宰相,然后授权给他,让他去做事,自己在背后把握大的方向。
这就是为何,他上上辈子,会放任章惇独相的缘故!
如今,他找到冯京,自然也是如此。
让人做事,只要这个人能把事情做成,那么,赵煦不介意与其分享权力,让渡好处。
甚至,为其遮风挡雨。
于是,赵煦便酝酿了一会情绪,眼角微红的对冯京道:“皇考在时,曾与朕言……”
“诸老臣之中,冯公最为忠贞,若遇大事,可与之谋!”
“今果如此!”
“此事,朕便托付节度!”
“愿节度持公秉道,任用贤才,举荐良臣,成此大业!”
“待到功成之日,朕将亲为节度设宴庆功,并明诏天下,使节度功业,播于海内!”
简单的说就是——这份荣光,朕不会独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