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枪气素霓生 > 第247章 盐铁之争

第247章 盐铁之争(1/2)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门下侍中张居贤、卫将军向烈、镇国大将军兼兵部侍郎冯礼、户部侍郎诸葛长虹、吏部侍郎戴梦龙几位重臣同时来到御书房,带来一股凛冽的寒气。

    尚未行礼寒暄,几个人就骂骂咧咧地吵起来。

    张崇义一头雾水,皱着眉头静静聆听,瞪大眼睛看着这些作风粗犷的国家柱石。

    听了好长一会儿,总算是弄懂了他们争吵的由头。

    原来前些日子常羽收了河东郡,顺势占领了灵修铁矿和盐湖,后续的管辖问题很快浮出水面。

    现在还是战时,一切兵马器械钱粮等物资都是由兵部主管分派,按理铁矿盐湖应该归兵部管辖。

    但是诸葛长虹持有不同意见,盐铁关系着国计民生、税赋财经,理应由户部接手,不应由兵部辖制。

    怎奈如今大燕武将势力庞大,文官声势微弱,诸葛长虹势单力薄,争不过以冯礼为首的兵部悍将。

    他顿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管理盐铁的转运使按制应该由吏部任免,顺手把吏部侍郎戴梦龙给扯进了漩涡里。

    戴梦龙心想你们扯什么犊子。

    大燕国初创,一应大官员都是皇帝陛下和三位宰辅大人议定。

    吏部无非是走个过场,颁发委任状,发发钱饷做做考核,原本不愿掺和这这些是是非非。

    诸葛长虹却缠着他不放,口口声称这是吏部的职责,作为署理吏部的侍郎不能玩忽职守。

    戴梦龙逃无可逃,灵机一动,理不辨不明,建议他们把三省宰辅都给叫上,大家一起到陛下面前分辨清楚。

    中书令杨千钟进了宫,尚书省左仆射李千秋早已收到风声,不想淌这浑水,不知逃到哪里躲清闲去了。

    最后就逮到凉霉的门下省侍中张居贤,一群人拉拉扯扯闯宫见驾,请求皇帝陛下圣裁。

    张崇义心平气和地看向杨千钟张居贤,询问此事应该如何裁决?

    杨千钟深知盐铁乃国之命脉,背后关系到千千万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可是大大的肥差,谁都想攥在自己手里,他可不想当这个恶人,不急不缓道:

    “盐铁专卖向来是国家的税赋根基,诸葛大人所不假,和平时期盐铁一般归户部管辖。”

    “但是冯将军战时归兵部统筹,倒也言之有理。”

    “陛下,不管是归兵部还是归户部,好像都得过去。”

    这话等于没。

    张崇义望向张居贤,张居贤从来不怕得罪任何人,开口就直抒胸臆:

    “臣以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应该依制而行,该归户部的就归户部,该归兵部的就归兵部。”

    “盐铁乃国之根本,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打造几件盔甲兵器,卖几斤盐,赚几两银子。”

    “背后关系着国库的税赋财经和百姓的钱袋子,一着不慎,容易酿成大乱。”

    “历朝历代的盐铁司都设在户部下面,可不曾听过设在兵部下面,所以还是归户部统辖为好。”

    “兵部所需要的生铁熟铁,户部完全可以调配嘛。”

    冯礼大眼一瞪,刚想与他辩驳。

    张崇义恰好读过桑弘羊的盐铁论,也听过杨千钟讲解的管仲书,知道里面的门道。

    对于银钱方面的事情,还是更相信诸葛长虹这头只进不出的貔貅,有他管家心里踏实。

    于是大手一挥,赶紧阻止冯礼的发言,朗声道:“那就这样定了,盐铁一律由户部管辖,兵部不得插手。”

    “户部赶紧组织精干官员成立盐铁司,选好转运使,拟定各项章程,派人去接管灵修铁矿和盐湖,尽快让铁矿顺利运转起来,如今可是急需生铁铸造器械盔甲。”

    “两个月前定下的三万套盔甲器械,到今才完成五千套,进度着实令人着急。”

    “兵部户部要通力合作,加快进度,争取在明年三月前完成目标,让三万精锐士卒都能披上甲具。届时就能挥师东进,跟范进一决雌雄。”

    “下动荡五年,黎民饱受战火之苦,是时候结束乱世了。”

    “如今我们做的可是千秋伟业,你们都是大燕的开国功勋,眼光要放长远点,不要在鸡毛蒜皮的事上斤斤计较。”

    “将来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各位封侯拜相,名垂千史,难道不是一段佳话么?”

    皇帝金口已开,冯礼便是有一万个不甘心,也不敢再唱反调,众臣齐声唱诵道:

    “臣等愿追随陛下一统宇内,建立万世不拔之功业。”

    青桐等人见紧张凝重的气氛渐渐融洽,赶紧奉上热茶,几位股肱大臣坐在御榻旁的太师椅上,接过茶水就急不可耐地喝了起来。

    他们几个人从六部衙门一路吵到御书房,大半滴水不沾,喉咙都快冒烟了。

    喝完茶,君臣聊了一些比较急迫的军政事务。

    张崇义跟他们透露了邺城的最新军情密报,霍家兄弟内讧的事情也毫无保留地宣之于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