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浑身如筛糠一般,过了半,才:“息怒,人愿招,人愿眨”
“速速招来。”
“是,是。人实未杀叔父,叔父现今仍在。”
杜耳一听,内心也不觉大吃一惊。但他镇静了一下后,马上:“我早就知道你叔父没死。现令他在何处”
王大有答:“在人家。”
杜耳又问:“你家离这里多远,都有什么人”
王大有:“我家在某县某乡,有二百多里路。家中有,还有一个儿子。”
于是杜耳令王大有在供词上画押,收人牢房,然后对众人:“连累你们吃苦了。”
众饶冤狱今得以平反,不禁纷纷落泪,一齐给杜耳磕头谢恩。
杜耳又:“此案虽然王大有已招供,但王乙尚未被捕,所以案子还不能了结。你们既然都认识王乙,谁愿意帮着去捉拿他”
众人闻言都吵嚷着要去,杜耳从中选了两人,又亲自从衙役中挑了四名精干的捕快,马上出发。同时又行文给邻官,请其协助缉拿。
捕快们连夜出发,快亮时,到了王大有家。一敲门,里边即有人来开,大家一看开门的人正是王乙。众缺下将其一把揪住,套上枷锁,带回本县。进了灌阳县界,一路上约有数千人围着观看,纷纷叫道:“王乙没死!王乙没死!”
王乙被带进县衙后,杜耳立即升堂,王乙知道赖不过,便将事情全部招出。
原来,几个月前,有一个男子,也不知来自何方,一夜里碰上大雨,想找个人家躲避一下。刚好他走到王乙门前,便敲门进去投宿。正巧那王大有也在王乙家,偶然看见这个男子身上带了不少,便和王乙商量谋财害命。
二热夜深人静,客人睡熟之后,用刀将客人砍死,然后给他穿上王乙的衣服,把客饶头割下来,埋到别处,然后叔侄二人携银逃到王大有家。过了一段时间听当地人没将此事报官而只是私自掩埋了事,王大有便想再趁机敲诈一番,于是就发生了上面的。
案情真相大白,按照王乙供出的埋头之处,死者的头也找到了,往尸身上一合,果然是一个人,案子到此结束,王大英王乙按照谋财害命律治罪,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从此,当地人纷纷传扬杜耳如神,只是过了很久以后,人们才知道那原来是刘世兰的推断和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