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至于徐平不够沉稳、谋略不行、行为处事不够有能力。这是读者站在上帝视角和穿越者光环带来的误解。
上帝视角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知道哪个角色是敌人、哪个是朋友,所以会觉得徐平的能力不够。
但徐平不一样,他身处局中,没有预知未来的全知能力,他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甚至是被篡改过的,他只能在有限的信息里做判断,自然会犯错、会冲动。
而且大家很容易默认“穿越者就应该很厉害,就应该吊打土着”。
徐平前世没有学过兵法,更没有处理过政务,他所有展现的“谋略”,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和被打压下摸爬滚打出来的。
还有就是情报机构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徐平怎么不搞个厉害的情报网,这样就能掌控一切前路。
这里作者给你们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古代背景。
古代的情报机构,功能其实很有限,大多是用来监视朝臣、刺探敌国的简单消息,而且受限于通讯方式,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消息靠人传,一来一回就要很多天,甚至十天半月乃至数月,中间会出现大量偏差甚至被拦截。
所以它远没有影视剧、国漫、小说,里面的那种无所不能。它对战争和执政的帮助不能说没有,但其实不大。
尤其是古代战争,打的最多的其实本质上就是信息差。既然情报机构那么厉害,那还打什么信息差。
作者不想为了所谓的爽感就给徐平开一个情报外挂,因为那样会让本文失去真实感。
最后,作者还想和大家说说这本书未来的走向,这也是很矛盾、很纠结的地方。
按照最初的大纲,第四卷和第五卷会有很多重要的剧情:武承乾在元武发动谋反、徐沧率领大军北伐、隆圣帝御驾亲征病故他乡、北境土崩瓦解……
这些剧情不是“支线”,而是支撑整个故事的“主线骨架”。
没有武承乾的谋反,就无法埋下元武皇权内斗引发混乱后导致的下坡。
没有隆圣帝的驾崩,就没有后续权力真空导致大周分崩离析的原因。
没有北境的土崩瓦解,徐平后续的选择就失去了时代背景。
没有这些剧情,这本书就是不完整的,徐平后续的每一步也会显得极其突兀。
但问题在于,这些剧情里,徐平几乎没有参与,因为他在大梁,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偶尔出现。
几天前作者把这个想法告诉了XX,XX并不赞同,也不支持作者这样写。XX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这本书的**
小说一旦离开主角视角,大部分读者会失去代入感,觉得这和徐平有什么关系?,进而失去阅读的耐心,数据也会跟着下滑。
XX给作者两个建议:要么是舍弃这些没有徐平的剧情,把大纲改得更聚焦于主角。要么就考虑提前完结,也不是必须要一本书写完十一卷。
这个问题让作者纠结了很久。
如果舍弃这些剧情,本文虽然也能继续写下去,能留住更多读者,但它会变成一个“不完整的故事”,作者自己心中过不了这关。
如果要保留这些剧情,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平会很少出现在章节内。读者可能会觉得无聊、会弃文,流量流失、数据崩溃几乎是必然的。
作者既不想辜负这个故事,也不想辜负一直在陪伴徐平的读者。毕竟读者是因为徐平才追更到现在的,要是长时间看不到他,肯定也会看不下去。
所以作者也在此征集意见。
一、按原定大纲写。
二、改写大纲,主笔继续集中在徐平处。
三、提前完结,或以新书重开视角。
…………………………………….
(废话了三千多字,今日停更一天!明日到家后恢复!请读者们多见谅!)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