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会离开这个世界的事,他早就暗示了身边几女,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还将消息透露给了陈近南。
我都这么说了,你还这么拉拢,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这一方面,陈近南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他投身行伍多年,不仅跟国姓爷进行过北伐,还曾主理东南小岛的内政。
正因有治军安民的经历,他才知道陈冲有多重要。
陈冲武力惊人,『十三太保横练金钟罩』在手,称其为千军辟易也不为过,完全就是另一个鳌拜。
但这并不是重点,在陈近南看来,千人敌固然罕见,而他最看中陈冲的地方,则是那得自仙人的神通。
多年行伍经验,陈近南深感军队后勤之重要,更知道打仗打的就是粮草。
可粮草不可能凭空出现,更不可能每到一处就就地取食,终归要自己运输粮草。
如今运送粮草,最节省的是河道船运,其次是人力,最后才是畜力。
十成粮草运到目的地,船运能剩下六七成,人力能剩下五六成。
若是用的畜生太多,很可能人吃马嚼以后,最后还剩下不到五成。
如果遇上恶劣天气,只剩下三四成也不是不可能。
但若是有了陈冲,那问题就不同了。
一手“袖里乾坤”,一个人就能把粮草包圆,如果不算自己吃的,运到任何地方也不会有丝毫损耗。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陈冲在,就不可能出现粮草跟不上的问题。
以史为鉴,想想中原王朝,那一次次战争中,有多少奇迹的诞生,是建立在自带干粮、轻装简从才成功?
不胜枚举!
一旦有了陈冲的帮助,军队永远不会被粮草拖累,更不用担心孤军深入,被饿死饿死困死。
这是什么概念?
想一想,如果每次进攻,都是一次奇袭,多么的让敌人恐惧!
陈近南虽然是江湖中人,但眼光早已跳出了草莽的窠臼。
他之所以如此重视陈冲,根本不是因为武功,或者是匹夫之勇,而是陈冲那手神通,所带来的的战略意义。
一个绝对安全、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大的不可思议的空间,只要陈冲愿意,他完全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再者说,虽然陈冲讲过会飞升,但实际上陈近南并没有往心里去。
应该说,他并不在乎这一点。
在陈近南看来,陈冲说的是真也好、假也罢,他并不在乎,只要“袖里乾坤”是真的就行。
或者换个说法,他现在的主要目标,一是交好陈冲,二才是希望得到陈冲的辅佐。
陈冲说自己要飞升,其中真假和他的计划并不冲突。
如果飞升是假,他会很高兴,好歹陈冲有一门“袖里乾坤”的神通,作用十分巨大。
如果飞升是真,他会更高兴。
不管怎么说,只要和“仙人”交好,自己肯定不会吃亏。
这里面的道道,他可以说门清。
陈冲也是才思敏捷的人,片刻后也就猜出了陈近南的打算。
不过他没有嘲笑、也没有拒绝,反而极为严肃的问道:“陈总舵主,既然你说结果全凭我一句话,此话当真?”
陈近南心中狂喜,连忙说道:“千真万确,陈兄弟但说无妨!”
“那就好。”
陈冲缓缓点头,死死盯着着陈近南双眼问道:“陈总舵主,若我要你做朱元璋,你敢不敢?”
陈近南一愣,暗忖道:刘玄德弘毅宽厚,有枭雄之姿、有平定乱世之志,但毕竟功败垂成。
反观明太祖就不同,其起于微末之中,却能一统华夏,最终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显然成就并非刘玄德可比。
陈兄弟让我做朱元璋,莫不是要我矢志北伐、一统神州,建立万世不灭之基业,而非苟安江南?
想来就是如此了,陈兄刚从云南归来,恐怕是见过平西王之军容,因此担心我学那刘备,与鞑子、吴三桂三分天下......
陈近南越是细想,越觉得自己猜的不错,遂面色郑重的说:“若得陈兄相助,在下定要学那洪武大帝,还天下一个太平。”
“然后呢?”
不待陈近南说完,陈冲问道:“扫荡鞑奴、恢复河山以后呢?”
陈近南微微一愣,下意识道:“然后安抚百姓、休养生息,开科取士,让天下重归太平。”
陈冲摇了摇头,抬手指向屋外。
只见半空中,一张黑边红底的大幡,此刻正随风而动。
他缓缓道:“打天下难,可坐江山更难。总舵主,大明开国之时如何?传到第三世如何?等到崇祯之时,又是如何?”
陈近南瞳孔微缩,似乎明白了陈冲的意思。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点什么,不料陈冲没有给他机会。
陈冲沉声道:“陈总舵主,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