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30.1的魅力属性综合强度等同于301点的魅力属性。
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
慕北明明没有突破自己的魅力属性障壁,为什么可以拥有综合强度等同于301点的魅力属性呢?
该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很好解释的——
反向加点魅力属性,不需要属性障壁突破凭证。
或者更准确地说,反向加点魅力属性,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属性障壁”去妨碍契约者!
只要杀得足够多,哪怕是一个全属性为5的普通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拥有“高”达-100点的魅力属性!
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普通人的灵魂和意志根本就无法承受-100点的魅力属性所对应的煞气。
甚至,就连-1点的魅力属性背后所对应着的煞气,都能轻而易举地给普通人逼疯。
但不管怎样,既然负魅力连属性障壁都不存在,那又何来突破一说呢?
因此,刚才那个问题的前提条件都是不成立的。
至于正常加点的智力属性,同样还是老规矩,在属性障壁突破后,慕北第一时间拉满:
【已消耗.68个负熵点数,真实·异化·智力+1。】
【已消耗.86个负熵点数,真实·异化·智力+1。】
……
【已消耗.06个负熵点数,真实·异化·智力+1。】
【已消耗.11个负熵点数,真实·异化·智力+1。】
在消耗共计.9个负熵点数后,慕北智力属性来到了300点,综合实际强度来到了原先的508.953倍。
给自己的智力属性一次性地加完100点后,慕北随意抬起眼,看向前方那片“空荡荡”的空气。
但下一瞬,慕北的所有眼睛骤然瞪大到极限。
就在这一瞬,慕北意识到——
所谓的“空气”,其实一点儿都不“空”。
在ta的视野中,一场极其激烈、但人类从未亲眼观摩过的战争,正在展开。
一枚形态极具攻击性的病毒,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微观层面算是极快的),撞向一个细菌。
病毒的外形呈典型的噬菌体结构,头部是规则的二十面体,尾部有六条细长的“足”,它们像高速旋转的钻头一样,精准地锁定了目标。
下一秒,病毒的尾部刺入细菌的外膜,蛋白质鞘管收缩,内部的基因物质被迅猛地注入宿主细胞。
这是一次堪称教科书级的基因转移行为。
而与此同时,细菌自身的防御系统也在瞬间启动。
首先,启动的是一种类似于cRISpR-cas的防御系统,细菌迅速调用自身储存的病毒片段作为模板,试图识别并剪切入侵的dNA。
一条由蛋白质构成的“剪刀”在细胞内部快速移动,精准地奔着病毒的dNA奔袭而去,准备在它复制前将其切割干净。
但是,那只看起来像是噬菌体的病毒并不简单。
它的dNA中携带着一种功能跟cas抑制因子差不多的片段,在细菌的“剪刀”临近前,便释放出一道化学抑制信号,导致剪切酶的活性短暂失效,失去了精准定位能力。
短短0.07秒,病毒完成了对宿主的接管。
细菌的核糖体开始失控,原本应合成自体蛋白质的指令被篡改,现在它们被迫批量制造病毒的结构壳体、尾部鞘管、连接构件。
构装速度极快。
慕北清晰地捕捉到:新生成的病毒颗粒在成型过程中的氨基酸折叠路径,每一道结构弯折都遵循着某种近乎“模板驱动”的自组装逻辑,不偏不倚,精确如数控机床。
细菌意识到了危险,尝试启动自溶程序,准备通过溶解自身来终止病毒扩散。
但病毒早有预案,它释放一种抑制因子,使得细菌的溶酶体无法正常激活、
就这样,细菌失去了最后的自救能力,这场微观层面的战斗结束了。
0.9秒后,宿主细胞膜膨胀,破裂,近千枚新生病毒粒子从碎裂的细胞中喷涌而出。
它们在空气中以螺旋状轨迹扩散开来,每一枚都带着完整的遗传信息与再复制能力,精准、稳定、致命。
而慕北全程没有移动,ta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用肉眼静静地看完了整场入侵、抵抗、劫持、复制、再扩散的全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以上这场噬菌体入侵细菌的完整过程,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荧光染料标记、图像叠加演算才能捕捉到。
而现在,却可以清晰明了地投射在慕北的视网膜上。
更重要的是,慕北的思维器官也跟感知力一起,已完成适配。
过去必须依靠放大、锐化等复杂预处理流程才能利用的微观图像,现在无需任何多余的预处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