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两宋传奇 > 第112章 曲终人散

第112章 曲终人散(1/3)

    普安不由悲从心来,叹道:“偌大的东京城,就这般被金兵糟蹋的不成样子了,实为面目全非。”

    张明远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看着众人脸色煞白,义愤填膺,就叹道:“这东京城破了可从头再来,如若大宋人心涣散,恐怕就一蹶不振,可怕之极了。”

    费无极深以为然:“不错,目下东京城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张邦昌虽说不做皇帝,可女真人让他做了。他这皇帝大宋黎民百姓不认,他张邦昌心知肚明。想必张邦昌不过是过眼云烟,就看康王如何运筹帷幄,重振雄风了。”

    段和誉道:“大宋可不能倒下,如若大宋倒下了,我大理国就危险了,这唇亡齿寒,天下人人皆知。”

    子午问道:“大理国也害怕女真人?”余下笑道:“你这话说的,令人耻笑。”

    普安追问:“何出此言?”

    武连道:“女真人与大理国八竿子打不着,隔着千山万水。只要大宋昂然挺立,大理国就保全如初。”

    段和誉叹道:“所言极是,西夏、大辽,还有我大理,皆是礼佛之国。大辽大势已去,西夏还孤军奋战,我大理有了大宋庇护就安稳许多。”

    张明远道:“西夏如今却比我大宋安稳许多。”想起出使西夏的故事,不由自言自语开来。

    费无极叹道:“乾顺虽说雄才大略,可面对女真人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子午早已素知乾顺这人,便叹道:“可恶的女真人,造祸天下,搞的天下永无宁日。”

    余下冷笑道:“不可都怪女真人,也是我大宋自甘堕落,如之奈何。”

    普安突然想起一个人,便脱口而出,气呼呼道:“对了,郭京此人,实乃罪魁祸首。”

    武连想起张叔夜,就认真道:“如若不是张叔夜力挽狂澜,恐怕东京城的惨败更是匪夷所思。”

    段和誉突然神情肃穆起来,担忧道:“本王心有不甘,没能搭救太上皇,可大理国目下也是危机四伏,本王不得不返回大理 。”

    张明远惊道:“莫非吐蕃与交趾冒犯大理国边关了不成?”

    费无极一怔,追问道:“段王有何苦衷,但说无妨?”

    段和誉摇摇头,哭笑不得之际,缓缓道:“苦衷有很多,你们以为我做了大理国国王就风风光光,体体面面?那就大错特错了。高氏在我大理国还是一手遮天,如若不是礼佛,恐怕本王的烦恼就更多了。这与世无争也不错,释迦牟尼便是王子,他放弃荣华富贵,放下欲望和贪婪,自然就洒脱了太多。芸芸众生,苦不堪言。这女真人带来的战乱之苦,不知要多少黎民百姓为之流血流泪。”

    子午听了这话,颇受感动,随即叹道:“段王高论,佩服,佩服。”

    余下赞不绝口:“段王不愧为虔诚的佛教徒。”

    普安笑道:“三教合流,看来是大势所趋了。”

    武连看向张明远、费无极,拱手道:“师父、师伯,你们以为如何?”

    张明远道:“当然,这儒家、佛家,还有道家,虽各自为政,各执一词,自圆其说,不过同为中原文化,自然大可世代友好。”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费无极笑道:“孔夫子曾向老子请教,实为儒家与道家的合流,这佛家虽为我中原外来学说,可也实为人生在世的智慧之源。我中原包罗万象,心怀天下,一切学说教派都可在我中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段和誉笑容满面,点头道:“无极说的不错,虽说佛家来自印度,可在我东方也枝繁叶茂了。”

    子午听了这样许多对段和誉很是佩服,就追问:“段王,释迦牟尼作为一个王子,却不爱江山爱佛法,你觉得这般好吗?”

    段和誉解释道:“许多人以为释迦牟尼是疯了,放下国家不要,一个人要自寻烦恼。可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释迦牟尼虽失去一个国家,可却得到了世界的人心。虽说目下佛法并非天下第一,人人信仰,可却带给世人爱与慈悲,难道不值得高兴么?本王以为,人生很苦,信佛就很快乐。”

    武连听了,不以为然,问道:“段王所言,难道儒家与道家家不快乐了?”

    余下笑道:“儒家让人入世,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让人出世,做逍遥的活神仙。而佛家就是一个梦,让世人相信因果轮回,天下还是很美好的。”

    普安笑道:“所言极是。”不觉点了点头。

    张明远对余下刮目相看:“余下,你说的很好。不过,作为江湖弟子,还是不必拿各派做对比,这般可不好。毕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费无极虽说是文武双全,也是一代宗师,其实对这三教九流的教派道义并不念兹在兹,只是对道家武艺颇为喜爱。此时,一言不发,并不插话。全无素日的头头是道,喋喋不休。

    段和誉见费无极这般光景,自然明白他的漠不关心,故而不再多嘴。回想往事,顿时笑容满面:“还记得太上皇在金明池,本王对他的瘦金体,真是记忆犹新。”

    子午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