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652章 诗经更新

第652章 诗经更新(2/3)

司马相如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司马迁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不要凭空辱人清白!”

    ~~~~~~

    大汉,元康四年。

    看完天幕,刘贺取来按天幕之法新造的纸张,提笔便给朝堂写信。

    信中所言不过两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一:传国玉玺,我未曾私藏。

    其二:若民间因天幕之言滋生谣言,朝廷大可携真玺来我处,当众取走,宣称是从我府中搜出了真玺,以平息物议。

    反正我刘贺的罪状已有一千一百二十七条,也不在乎多一条私藏玉玺的罪名了。

    信使刚走,他便吩咐侍从:“传令下去,为孤广求天下藏书,孤要一一研读。”

    侍从闻言大惊,急忙劝谏:“主上!天幕已将您身后之事公诸于天下,陵寝必成众矢之的,危如累卵。”

    “此刻再大肆求购藏书,岂非授人以柄,如火上浇油?”

    刘贺却浑不在意地摆摆手,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自嘲的笑意:“放心,自会有人比朕……比孤更着急。”

    ~~~~~~

    东汉,建安年间。

    雒阳。

    “派兵!速速派兵前往海昏!”曹操看完天幕,猛地起身,语气急促。

    一旁的孙权颇为不解:“孟德,我大汉虽艰,却也不至于要到挖掘废帝陵寝以充国库的地步吧?”

    “你懂什么!”曹操眉头紧锁,怒斥道。

    “你且扪心自问,看了天幕所述那金山书海,可曾动心?”

    “这天下穷困潦倒、铤而走险之徒何其多也!”

    “稍一鼓动,陵墓被掘,我大汉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孙权似被说服,从善如流地接话:“既如此,此事倒也简单。”

    “让程普所部就近移驻陵墓所在,严加守备即可。”

    “程德谋?”曹操眉头一皱,连连摇头。

    “仲谋,你当真放心?”

    “海昏当地,废帝子孙繁衍数万,加上盘根错节的姻亲故旧,势力不下十数万之众!”

    “不派中军精锐,如何弹压得住?何况……”

    曹操话锋一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孙权,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你就不怕,程普和他手下的兵马,自己先动了心思,监守自盗?”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孙权一时语塞。

    他看着曹操旋即伏案,急急拟写调派中军精锐的诏令,眼中闪过一丝狐疑,状若无意地轻声试探:

    “阿瞒,你如此心急火燎,调派的还是你的亲信精锐,该不会是想先安排几个‘盗墓贼’进去走一遭,然后便可顺理成章,效法后世那‘保护性发掘’之名,行光明正大开挖之实吧?”

    曹操手中的笔锋猛地一顿,随即剧烈咳嗽起来。

    他抬起头,一脸被冤枉的愤慨,义正词严道:“孙仲谋!你休得凭空污人清白!”

    ~~~

    历朝历代,反应不一。

    凡是那富藏惊人的海昏侯墓,所在的官府无不如临大敌,纷纷派兵“保护”。

    只不过,在这“保护”二字之下,心思却大相径庭。

    于乱世,兵戈便是权柄。

    所谓“保护”,往往是“保护性挖掘”的序幕。

    金山银山,充作军资。

    失传典籍,纳入私藏,美其名曰“免遭贼人毁坏”。

    或发卖给世家,换取物资。

    或送给世家,结秦晋之好。

    于盛世,则多为真保护,以彰文治,以显仁德。

    然则,即便在太平年月,也未必无人心动。

    也有皇帝、世家、官员心底暗忖:若是……万一……不小心真有那不识相的盗墓贼进去了呢?

    届时来一番“保护性发掘”,金银入库充盈国帑,而那些失传的孤本秘籍,岂不是可以……嘿嘿。

    ~~~~~~

    大明,洪武年间。

    湖广布政使司。

    深山老林里,寨子隐在暮色中。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一张张粗犷的面孔。

    “朱重八不仁,就休怪我等不义!”首领陈铁膀声若洪钟,一拳砸在木桩上。

    “当年跟着红巾军反元,如今倒成了他眼中的匪类!”

    “这口气,老子咽不下!”

    众人群情激愤,刀斧顿地作响。

    “大哥说得对!”一个脸上带疤的汉子咧嘴,拍了拍身旁的麻布包裹,里面露出黑黝黝的火药。

    “什么精巧机关,在咱们这宝贝面前,都是土鸡瓦狗!”

    “直接炸开墓道,搬空金饼铜钱!”

    “那些破竹简烂木牍,”他啐了一口,“碍手碍脚,一把火烧了干净!”

    陈铁膀环视众人,目光灼灼:“海昏侯墓里的钱财,合该为我所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