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3章 司马懿六出祁山,曹魏天命将尽

第413章 司马懿六出祁山,曹魏天命将尽(6/7)


    “若擒得司马懿,便是汝之功,还当重用。”

    郑文只得修书一封,呈与孔明。

    书云:

    “今诸葛亮已信某,明夜二更,寨中举火为号。”

    “可速劫营,某当为内应。”

    诸葛亮览毕,令将郑文监下。

    姜维问道:

    “都督常年在交州,近年回关中,何以识得秦朗多年?”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

    “吾不识得此人。”

    众人皆是一怔,纷纷问诸葛亮。

    既然不认识,刚刚又为什么说认识。

    就单纯为了诈一诈那郑文么?

    旁坐的陆逊含笑解释:

    “……司马懿用人极慎。”

    “若秦朗真升前将军,必是骁勇之辈,岂能一合便被斩于马下?”

    “故知所斩非真秦朗,郑文必是诈降。”

    众将皆服:

    “大都督明鉴万里!”

    诸葛亮遂唤姜维、陆逊密议:

    “司马懿既用诈降计,我将计就计。”

    “伯约可引一军伏于寨左,伯言引一军伏于寨右。”

    “待魏军入寨,举火为号,两路夹击。”

    众将领命而去。

    诸葛亮轻摇羽扇,又唤来一名心腹军士。

    附耳低语,如此如此。

    军士领命,怀揣密信,趁夜潜往魏寨。

    魏营中军帐内,司马懿正观兵书。

    忽闻亲兵来报:

    “擒获一汉军细作,自称有要事求见丞相。”

    司马懿眉峰一挑:

    “带进来。”

    那军士入帐即拜:

    “小人本是蜀人,流落中原,与郑文将军同乡。”

    “今郑将军被诸葛亮用为先锋,特托小人献书于丞相。”

    言毕,呈上密信。

    司马懿展信细观,见信中写道:

    “文幸得孔明信任,授以前锋。”

    “明日晚间,愿举火为号,为丞相内应。”

    “乞尽提大军来劫寨,共成大功。”

    字迹确与先前郑文书信无异。

    司马懿反复诘问:

    “郑文当真已取得诸葛亮信任乎?”

    军士从容答曰:

    “郑将军本诈降,今孔明疑心渐去,正是良机。”

    “且丞相待秦朗厚而薄郑将军,将军常怀怨望。”

    “诸葛亮没有理由怀疑。”

    司马懿沉吟片刻,忽赐酒食:

    “汝且归告郑文,本日二更为期。”

    “吾必亲提大军来接应。”

    “大事若成,必当重赏。”

    军士拜别,连夜回蜀寨禀报孔明。

    诸葛亮闻言抚掌而笑,即仗剑步罡,登坛祈风。

    但见他将七星剑望空一指,口中念念有词。

    祷毕,召诸将听令:

    “李严、魏延引一军伏于寨左。”

    “庞德、马岱引一军伏于寨右。”

    “刘磐引一军断其归路。”

    “姜维、陆逊各引精兵,待魏军入寨,即四面合围。”

    又唤关兴、张苞吩咐:

    “汝二人各引弓弩手三千,伏于寨门两侧。”

    “待魏军过半,即万弩齐发。”

    分拨已定,

    孔明自引亲兵数十,登高山观战。

    却说司马懿欲亲率大军劫寨,长子司马师谏曰:

    “父亲何故据片纸而亲入重地?”

    “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不如令别将先行,父亲为后应可也。”

    司马懿从之,遂令秦朗引一万兵为先锋,自率大军接应。

    是夜初更,月明如昼。

    将至二更,忽阴云四合。

    黑气漫空,对面不见人影。

    司马懿大喜道:

    “此天助我也!”

    遂令军士衔枚,马匹勒口,长驱直进。

    秦朗率万骑当先,直冲汉寨。

    但见寨门虚掩,并无守军。

    秦朗心知中计,急令退兵。

    忽听四下火把齐明,喊声震天:

    左路李严、魏延杀出。

    右路庞德、马岱冲到,将魏军团团围住。

    秦朗挺枪死战,不能突围。

    此时司马懿见寨中火光冲天,只道郑文得手,急催兵接应。

    方至寨门,忽听一声号响,鼓角喧天:

    左有廖化,右有姜维,两路精兵杀出。

    原来姜维早已分兵埋伏,专候司马懿。

    关兴、张苞伏弩齐发,箭如飞蝗。

    魏军大乱,自相践踏。

    司马懿急令后退,又被刘磐截住归路。

    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