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7章 我见李相多智而近妖,料见孔明应如是

第417章 我见李相多智而近妖,料见孔明应如是(4/6)

得天时。”

    “早料定今日会有一场大雨,遂提前布了连弩、铁蒺藜。”

    “逊佩服之至。”

    陆逊由衷地感叹,对诸葛亮的这一番部署十分敬佩。

    作为东吴著名的“纵火犯”,他与诸葛亮一起设计了这场上方谷的大火。

    只是若按照陆逊的筹谋,一旦魏军中计,误入了上方谷。

    那一把大火肯定能将他们尽数烧死。

    但岂会想到会有一场天降大雨而落?

    “此亦相爷所教也。”

    诸葛亮如实回答道。

    若按照从前,诸葛亮肯定也不会在意上方谷会受天气影响。

    但诸葛亮可是亲身经历了赤壁之战的,

    他亲眼目睹了李翊当年是如何“借东风”的。

    为此,李翊还专门写了地理著作,阐述了地理环境可能造成的天气影响。

    当时李翊叮嘱诸葛亮,要仔细专研这门学科。

    诸葛亮记在心里,从未忘怀。

    即便身在交州之时,亦常常研读。

    故在上方谷设计之后,便预料到了点火之后可能引发大雨。

    于是提前布置了铁蒺藜与连弩,进行收割补刀。

    未曾想,果真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现在看来,当初铭记相爷的教诲是对的。

    诸葛亮暗自庆幸。

    此时,司马师已身中数箭。

    仍兀自挥剑格挡流矢,终是力竭跪地。

    司马昭含泪攀藤时,最后所见是兄长浴血一笑。

    继而返身冲入箭雨,以身躯阻住追兵去路。

    残月升时,

    司马昭伏于邓艾援军马背,回首望去。

    上方谷仍有余火明灭,似兄长不瞑之目。

    邓艾叹道:

    “诸葛亮陆逊联手,竟连天雨亦算作杀招。”

    忽觉背襟湿热,原是司马昭咬碎银牙,血泪俱下:

    “今日之仇,他日必以刘氏江山为祭!”

    谷风送来焦臭,混着崖顶汉军隐约的凯歌。

    这场大火烧尽的何止万石粮草,更将魏国的野心,炼成了灰烬。

    且说司马昭浑身焦黑,甲胄破碎,单骑踉跄逃回魏军大营。

    及至中军帐前,终是气力不支,滚鞍落马。

    左右慌忙搀扶,只见他目眦尽裂,喉中嗬嗬有声。

    唯喉咙反复嘶鸣:

    “上方谷……兄长……火……”

    语未竟,人已昏厥。

    帐内,司马懿卧于榻上。

    连日忧愤交加,兼之风寒入体,竟一病不起。

    恍惚间,闻得帐外喧哗。

    乃强撑起身,正见亲兵抬着人事不省的司马昭入内。

    老丞相心头骤紧,环视四周。

    不见了长子身影,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

    “子……子上?”

    司马懿声音沙哑,以指叩榻,“汝兄何在?”

    司马昭被冷水泼醒,见父亲枯槁面容,顿时如万箭穿心。

    他匍匐至榻前,以头抢地,泣血悲鸣:

    “父亲!儿罪该万死!”

    “上方谷中伏,大哥为护我突围……身陷火海。”

    “万箭攒身……竟……竟殉国了!”

    言罢,伏地痛哭不能自已。

    司马懿闻言,如遭雷击。

    他怔怔望着帐顶,浑浊老泪纵横而下,喃喃道:

    “师儿!师儿!”

    “吾家千里驹也……”

    忽觉喉头腥甜,猛地探身。

    “哇”地一声。

    吐出大口鲜血,溅得衣襟床榻一片暗红。

    随即身子一软,再度昏死过去。

    帐内顿时乱作一团,司马昭骇得魂飞魄散,连连叩首:

    “父亲!皆是昭之过!”

    “皆是昭之过啊!”

    如此昏沉数日,司马懿方悠悠转醒。

    然经此巨创,形神俱损。

    往日鹰视狼顾之姿尽去。

    唯余一具眼窝深陷、面色蜡黄的枯槁病体。

    司马昭日夜侍奉榻前,见老父如此,心如刀绞。

    这日清晨,亲兵急报:

    “大都督曹真携夏侯霸前来探病,已至营门!”

    司马懿眸光一凝。

    虽气若游丝,神智却霎时清明。

    他紧握司马昭之手,低声道:

    “曹子丹此来,非为探病,实为探虚实也。”

    “若见吾奄奄一息,必上奏魏王,夺我兵权。”

    “子上,助为父演一出戏。”

    司马昭会意,连忙扶父亲靠坐起来。

    以锦被遮掩其下身,又取来温水巾帕。

    匆匆为其擦拭面容,强振精神。

    话音刚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