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25章 季汉也要有自己的将相和

第425章 季汉也要有自己的将相和(2/6)

”,作为天然气井。

    使得蜀人很早便开始用天然气井点火煮盐。

    这种制盐方法,成本低,效果好。

    此前中原一直没有全面封锁蜀地的货物外流。

    就是希望鼓励蜀人,大量将产业转型至手工业、霜糖业这种高利润的行业中去。

    因为一旦贸易规模形成,中原一封锁。

    仅靠蜀地一地,是很难去消化那么多货物的。

    当然,贸易战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

    对蜀地有伤害,对中原亦然。

    但中原毕竟地大物博,可以抗住这波损失。

    但蜀地国小,就很难说了。

    人群中忽然爆发出怒吼:

    “朝廷何在?为何不设法应对?”

    “邓艾将军呢?快请邓将军出面!”

    混乱中,

    周仁失魂落魄地回到商号,只见伙计们聚在院中,个个面如死灰。

    “东家,江南的订单……还要发货吗?”

    掌柜的小心翼翼问道。

    周仁惨笑:

    “发?如何发?各关隘必定严查,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与此同时,

    成都王府内,邓艾与司马昭也在紧急商议。

    “齐人此计毒辣,实在毒辣的紧!”

    邓艾拍案而起,“蜀中物资本就依赖中原,若商路断绝。”

    “不出一载,军需民用皆要告急!”

    司马昭沉吟道:

    “……将军勿忧。”

    “蜀道虽难,未必无缝可钻。”

    “可遣人联络羌族,借道西北,往草原、西国贸易。”

    “只怕远水难救近火!”

    邓艾焦躁地踱步,“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

    “可即上奏大王,传令:”

    “即日起,所有蜀锦、霜糖由官府统购,不得私自压价!”

    潼关守将王昶召集部下,肃容道:

    “今朝廷有令,即日起严查往来商旅。”

    “凡有夹带蜀货者,货物没收,人犯收监!”

    副将迟疑道:

    “将军,往日商旅络绎,突然封锁,恐生事端。”

    王昶厉声道: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

    “我已得密令,凡私通蜀地者,可先斩后奏!”

    次日清晨,

    潼关前果然大乱。

    数十商队拥堵关前,闻听禁令,群情激愤。

    “我等合法经商,何以突然禁止?”

    一个贩运蜀锦的商人高声抗议。

    “这些货物皆是血本,若要没收,不如杀了我等!”

    守军刀剑出鞘,气氛剑拔弩张。

    王昶登上关楼,朗声道:

    “诸君!非是本将不近人情,实乃国策如此。”

    “汉贼不两立,通商即资敌!望诸君体谅!”

    关下一片哗然。

    有商人跪地哭求,有商人愤然毁货。

    更有甚者试图强行冲关,被守军当场拿下。

    相似的场景在各处关隘同时上演。

    武关、散关、函谷关……

    往日繁忙的商路一夜间陷入死寂。

    洛阳商贾总会内,众商人齐聚一堂,个个愁眉不展。

    “李会长,您得想个办法啊!”

    丝绸商赵奎急道,“蜀锦在中原向来畅销,如今断货,我等如何向老主顾交代?”

    李会长长叹:

    “朝廷严令,谁敢违背?”

    “不过……”

    他压低声音,“陆路虽断,或可走水路……”

    “不可!”

    旁边老者急忙制止,“听闻水路上已有战船巡逻,抓获私贩者,立斩不饶!”

    “可是诸位,听宫里的人说,第一轮禁令要施行足足三月。”

    “库中存货日减,长此以往,我等皆要倾家荡产啊!”

    另一名吗会长赵奎,捶桌长叹。

    由于李翊鼓励国家经济发展,所以专门设置了官方性质的平准令、均输令,主管全国商路。

    而民间自然也自发组织了商会,用以协调商路贸易。

    但民间组织,肯定是碰不了国家铁拳的。

    座中最年轻的商人周铭忽然压低声音:

    “小可听闻,潼关副将张郃之侄张韬,近日在洛阳购置宅邸,出手阔绰。”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老成持重的李掌柜捻须道:

    “贤侄此言何意?”

    周铭环视众人,目光闪烁:

    “边关守将俸禄有限,何来如许钱财?”

    “其中必有蹊跷!”

    “若我等……效仿前人……”

    “不可!”

    李掌柜急道,“朝廷禁令森严,岂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