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找一条活路,避免沦为齐地古族大姓扶持下的傀儡。
比起孙权,周瑜肯定更喜欢性格刚强的孙翊。
想要打回江东,兼有徐扬坐断东南,那么自己之外,就剩下开拓精神最为强烈的孙翊。
也只有孙翊,才能让淮泗旧部牢牢凝聚在孙氏战旗之下。
就孙权那种性格……反正孙策自己是不想跟老二这种人深入打交道,更别说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
或许孙权可以哄的对方团团转,不顾一切去拼命。
可你只能哄一次,除非哄的对方直接战死,这样一了百了,不需要考虑后续的履行问题。
否则就孙权那种用人时一种态度,不用时就另一种态度的性格来说,是很难获得军队拥护的。
孙策自己很不重视规则,可在给老兵履行责任、义务时,孙策是真的不敢疏忽。
为了获取土地、军饷与女人,孙策什么人都敢杀。
只要军队还支持他,就没有他不敢杀的人。
显然,孙翊与他类似,孙权就差了一点意思。
战场之上,两军喋血厮杀时,可能就因为你少了那么一点意思,导致一条战线里一个微不足道的战阵意外溃败。
不止是孙翊……形势恶化到一定地步,他倒希望周瑜能站起来扛旗,这样大多数孙氏亲族、姻亲就能全身而退。
可以周瑜的家学、传承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或着十拿九稳的时候,周瑜才会承担这种会殃及全族性命,以及危害门第清誉的负担。
当一方人主,怎么可能只承受好处,不付出代价?
越是周瑜这样的名门大姓出身,这方面的顾虑就越大。
这是豁出一切燃烧族运赌一把大的,还是维持门第清誉,世世代代都能入仕做大官的区别。
孙策思索着,疲倦感袭来,他又抬头斜眼去看周瑜背影。
周瑜依旧捉笔疾书,烛火照映下,姿态很是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