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澜身着一袭华贵的皇贵妃服饰,那服饰上的金丝银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她此刻的身份一般耀眼。然而,她的眉宇间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淡然与决绝,仿佛这后宫的权势对她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她轻轻拂过凤玺上那精致的纹路,指尖的触感仿佛在与这件权力之物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她的眼神深邃而复杂,既有对权力的敬畏,也有对责任的担当。随后,她缓缓抬起眼眸,望向皇帝,那双眸子中闪烁着坚定与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经看穿了后宫的纷纷扰扰。
“陛下,”馨澜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清风,拂过皇帝的心田,“臣妾虽蒙陛下厚爱,得以执掌后宫,但当年产下龙凤胎时,身体亏空实在太过严重,至今尚未完全补回。臣妾深知后宫事务繁杂,需得耗费大量心血与精力,臣妾恐自己力不从心,反而误了后宫大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后宫更是炸开了锅。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量:这皇贵妃馨澜,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在权力巅峰之时,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决定。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万万没想到馨澜会在此刻做出这样的决定。然而,这诧异很快便化作了深深的理解与赞赏。他深知馨澜的性子,向来是行事稳重,顾全大局,此番决定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非一时冲动。
馨澜继续说道:“因此,臣妾斗胆向陛下请旨,愿将后宫事务交由令贵妃与舒贵妃处理。她二位姐姐皆是后宫中的佼佼者,才智出众,定能协理后宫,使陛下无后顾之忧。臣妾虽不能亲力亲为,但也会在一旁出谋划策,为后宫的和谐稳定尽一份力。”
其实,馨澜心中自有丘壑。她深知,后宫虽繁华似锦,却也暗流涌动。权力如双刃剑,既能护人周全,亦能伤人无形。她更明白,自己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若因一时之得意而损耗了根本,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皇帝听后,沉吟片刻,他的目光在馨澜的脸上停留了许久,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最终,他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他深知馨澜的此番举动,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实事求是,更是对后宫和谐的深思熟虑。她以大局为重,以后宫的和谐稳定为己任,这样的皇贵妃,怎能不让他心生敬爱?
皇帝闻言,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轻声叹息道:“继后乌拉那拉氏,若是能有你这三分心性,又何至于落得个被家族除名,朕也厌弃的下场。”
说罢,他目光温柔地注视着馨澜,眼中满是赞赏与感慨。他知道,馨澜不仅有着过人的才智与美貌,更有着一颗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的心。她从不为了一己私利而争风吃醋,更不会因为权势而迷失自我。
“皇贵妃,”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几分真挚,“你能够在这后宫之中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实属难得。朕相信,有你在,后宫定能安宁祥和,朕也能省心不少。”
皇帝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声音洪亮而深情地感叹道:“朕观皇贵妃馨澜,温良恭俭,温婉娴淑,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这才是中宫皇后应有的品行啊!”他的言语间充满了对馨澜的赞赏与肯定,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言罢,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那眼神中既有自豪,也有对馨澜深深的赞许。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神情各异。有的惊讶于皇帝的这番言辞,有的敬佩馨澜的品行,还有的则暗自思量,揣测着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馨澜坐在一旁,身着华丽的宫装,头戴繁复的珠翠,却并未因皇帝的夸赞而显得张扬。她面容温婉,眼中闪烁着谦卑与感激的光芒,微微欠身,以示谢意。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高贵与优雅,仿佛与这金碧辉煌的大殿融为一体,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皇帝的这番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群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无一不对馨澜的品行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们深知,这位皇贵妃不仅美貌绝伦,更难得的是她那颗温婉贤淑、深明大义的心,这样的女子,才配得上母仪天下的尊荣。
在朝堂的一角,皇室宗亲与满洲八旗贵族们的声音虽低,却如同暗流涌动,难以掩盖其中的深意。“看来继后乌拉那拉氏这个后位坐不稳了。”一人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揣测,仿佛已经预见了一场后宫的风云变幻。
“皇上不废后,但这番话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另一人接过话茬,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乎在思考着这背后的深层含义。他们深知,皇帝虽未明言废后,但对馨澜的赞赏已经足以在后宫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让乌拉那拉氏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