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548章 冥王和雪皇

第548章 冥王和雪皇(1/2)

    侯君集灭高昌,高昌的反抗还是颇为激烈的,将士们在打红眼破城之后,有抢掠并不稀奇。

    问题在于,破城抢掠完成之后,该搞善后安抚工作了,侯君集没有搞好善后工作,把事情搞砸了。

    “西域是中原通往西亚地区的通道,向南牵制吐蕃,向北牵制薛延陀,地缘政治特殊,大唐要长治久安,就必须重视对西域的治理。

    侯君集破西域之后,要安抚好百姓,同大唐地方治理的官员进行交接,可侯君集没有做到这一点,还制造了一堆冤假错案,引起了西域对大唐的不满,西域不止高昌一个国家,这严重损害到了大唐在西域的战略,不利于大唐后续对西域的扩张治理。

    所以,父亲将侯君集下狱,给高昌百姓一个交代,大唐的天子治理高昌,爱护高昌百姓,同爱护中原百姓是一样的,收揽高昌人心。后续大唐在攻破西域其他效果,治理的难度会降下很多。”

    李世民点头,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侯君集那个混账,但凡聪明一点儿,他就应该明白,朕处罚他,跟那些黄白之物没关系。”

    “他想清楚了这个道理,好好的学一学李世绩,如何做一个能臣干吏,将来我还会重用他的,他的成就只会更高。”

    可惜的是,侯君集有点儿聪明,但不多,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皇帝为何收拾他,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谁知道,他会跟着你一起胡闹。”

    李承乾笑笑,侯君集谋反是有些胡闹在身上的,他可不是胡闹,是深思熟虑过后的殊死一搏,是明知是死却仍然飞蛾扑火的执念。

    他当时的处境,他觉得他迟早会死在李泰手里,所以宁肯死在皇帝手里,也不想受李泰的羞辱。皇帝至少各方面碾压他,李泰除了受宠,毫无长处可言。

    “听你说了那么多,我知道以大唐现有的情况,很难对高句丽、新罗、百济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的大唐不可以,后面的王朝也不可以,所以那块儿地方,一直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藩属国,没有划县而治。”

    言外之意,不需要收揽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人心。

    “侯君集抢掠也好,杀戮也罢,我都乐见其成。这种现阶段无法进行治理,又不愿意安分的做藩属国,我只需要他们惧怕中原,惧怕大唐,这就足够了。

    承乾,你不要被儒生那一套以德服人给教傻了,隋末起事,一路走到现在,我不敢说全部,至少有九成的以德服人,要么武力服人,要么以利益拉拢,完成了二者其一,你就是人心所向,说好听点儿的就是以德服人……”

    李世民突然停顿,又道:“当然,我知道,你也明白这个道理。”

    似乎是觉得这个话题不太友好,李世民又换了一个话题:“倭国的使者终于是带着白银来了,我还以为我有生之年,见不到他们呢!”

    护送李孝恭灵柩返回长安海路上,碰上了倭国的船队,还是大唐的水师一路护送上岸。

    李孝恭的葬礼,倭人使者还去跪了几天,倭人这一次来,比上一次吃了败仗还要客气。

    一来,道祖指点银矿位置,准确的挖出了白银。

    二来,倭人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畏威不畏德,自己战败,过来的路上又看到战败的新罗百济,诸多刺激之下,倭人的态度就放的很低了。

    “父亲,您的身体比从前可好了不少,怎么说这样丧气的话?”

    李世民笑笑,魏征也只多活了一年,李孝恭多活了五年,是因为贞观十四年那一场灾劫有意外的缘故,他的情况可能和魏征差不多,不存在太大的意外。

    “张口闭口就是什么时候去了,也太晦气了。”

    李世民顿了一顿,这个话题是有些晦气。

    “你希望我长命百岁,就是为了少干点儿活?”

    李承乾笑道:“不完全是,臣的孩子还小,您要是走的太早,臣就忙起来了,人忙起来,就少了陪儿女的时间。”

    “承乾,你把穆穆教好了,可还想教你的孙辈?”

    “父亲,人两眼一闭,连自己的身后事都做不了主,儿孙如何,都是干看着,没什么用处。”

    “承乾,人老了就会想很多,怕自己身后,儿孙守不住家业,糟蹋自己这一生的心血。”

    李承乾道:“臣起初轮回的时候,做了父亲祖父,还会想这些问题,后来就懒得想了。

    父亲,大唐就是代代明君,也很难逃过灭亡的命运。

    至于儿孙,从臣决定留在这里的那一刻,就注定臣的后代,他们的手上会沾上骨肉至亲的血。”

    “朕知道,世间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可这个王朝是我一手缔造,我总是希望他能传承的久一些,再久一些。”

    “借用冥王的一句话:美,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感觉,只有真实才是永恒的,而真实绝不会美!所以,父亲您想想就可以了,不要想的太多,容易睡不着觉。”

    “冥王?”李世民好奇的问:“这又是后世哪一个割据的藩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