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71章 谁来维护朕的颜面?

第371章 谁来维护朕的颜面?(6/7)

在殿中炸开。杜如晦第一个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快步上前,语气急切地劝阻:“陛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啊!”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继续说道。

    “陛下,清河崔氏乃是天下第一等的世家大姓,历经数百年传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崔氏已主动服软,不仅割让了名下半数私田,还释放了数千隐户,算是给足了朝廷颜面,如今若是贸然对他们动手,只怕会引得天下世家震动,甚至生出猜忌之心,届时恐生变数啊!”

    房玄龄也连忙上前,与杜如晦并肩而立,语气恳切。

    “杜侍中所言极是。清河崔氏虽未在朝中担任要职,可其声望摆在那里,寻常百姓或许不知朝堂官员,却多半听闻过崔氏的名号,若是朝廷仅凭一个赌坊管事的牵连,便包围其府邸,难免会被人说陛下打压世家,苛待名门,于陛下的名声、于朝廷的威望,都有损无益啊!”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愈发阴郁。

    杜如晦说崔氏是“天下第一等大姓”,可他李氏乃是皇室,是这大唐的主宰,李氏才该是天下最尊贵的姓氏!这念头在他心中翻涌,却终究没有宣之于口。

    他清楚,如今的大唐,还需借助世家的声望稳定民心,不能贸然将矛盾激化。

    可他手指点着温禾送来的密信,语气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即便清河崔氏名誉满天下,可若他们真的参与了聚赌、拐卖之事,便是作奸犯科,便是罔顾律法!如此行径若是不惩处,那大唐律例岂不成了摆设?天下百姓看到朝廷对世家网开一面,又会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这朝堂?只怕会叫天下人寒心!”

    “陛下,罪魁祸首莫安山已然伏法,不如就此作罢。”

    杜如晦斟酌着措辞,试图寻找折中之道。

    “可命崔氏交出与莫安山相关之人,再罚没部分家产用于安抚被拐妇孺,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般处置,既维护了律法威严,也维护了崔氏的颜面,实为两全之策啊。”

    李世民沉默着,没有立刻开口。

    维护了崔氏的颜面!

    可谁来维护朕的颜面?!

    他目光扫过殿中,最终落在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感受到陛下的目光,心中也是纠结万分。

    他怎会不知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清河崔氏看似低调,实则根基深厚,六部之中、三省之内,即便没有崔氏族人担任要职,可不少官员或是出自崔氏门下,或是与崔氏有姻亲关系,暗中都对崔氏多有敬畏。

    也正因如此,杜如晦、房玄龄这两位关陇出身的重臣,才会如此激烈地反对。

    他们深知,动崔氏,便是动天下世家的敏感神经。

    百官之中自然都十分忌惮……

    不对,好像还真有那么一个无法无天的不在乎这个。

    “启禀陛下。”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此案如今由高阳县子一手查办,从探查赌窟到抓获莫安山,皆是他亲力亲为,对案情最为了解,陛下当初曾许诺他便宜之权,允许他临机决断,如今看来,不如便将处置崔氏之事,也交由他负责,一来,他熟悉案情,不易出错,二来,也能避免朝廷直接与崔氏对峙,减少不必要的风波。”

    这话一出,杜如晦和房玄龄猛地转头,赫然朝着长孙无忌瞪了过来。

    他们太了解温禾的性子了。

    那少年看似温和,实则骨子里带着一股狠劲,且最是不将世家名望放在眼里。

    若是让他全权负责处置崔氏,以他的行事风格,怕是不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说不定真能把天都捅破,彻底激化朝廷与世家的矛盾!

    杜如晦当即就要开口劝谏,可还没等他说出第一个字,李世民已经重重一拍御案,声音带着几分决断。

    “准奏!便依辅机所言,此案后续处置,交由温嘉颖全权负责!”

    李世民的话音在两仪殿中落下,殿内瞬间陷入死寂,连檀香萦绕的气流都似凝固了几分。

    杜如晦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攥紧,青色官袍的袖口被指尖捏出褶皱。

    房玄龄则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御案上那封摊开的密信上,眼底满是无奈。

    他们太清楚温禾的性子,也明白陛下这道旨意背后。

    就在二人还想斟酌措辞,做最后劝谏时,李世民突然转头看向仍跪在殿中的黄春,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

    “黄春!你即刻返回百骑司,传朕口谕,命许敬宗率领营中余下全部百骑,即刻驰援城外荒村,听候温禾调遣,不得有误!”

    “臣遵旨!”

    黄春心中一震,虽不解为何要调动全部百骑,却不敢有半分迟疑,连忙叩首起身,黑色劲装的身影快步冲出殿外,连殿门处悬挂的珠帘都被带得簌簌作响。

    “这!”

    房玄龄和杜如晦猛地抬头,脸上的震惊再也掩饰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