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03章 岐仁堂里解“溏”事:岐大夫治八类泄泻的市井故事

第403章 岐仁堂里解“溏”事:岐大夫治八类泄泻的市井故事(5/5)

走捷径,却忘了中医的根在于‘辨证’二字。”

    这时,之前来治寒泄的小李提着一篮水果进来了。他穿着干净的快递服,脸上带着笑容:“岐大夫,您的药太神了!吃了三天就好了,现在送件跑一天都没事,昨天还送了个远单,来回二十公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是我媳妇刚买的桃子,您尝尝。”他把水果放在桌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这是诊费,上次走得急,忘了给您。”

    岐大夫笑着把红包推回去:“诊费上次你媳妇已经给过了,水果我收下,红包你拿回去。以后注意保暖,下雨天别再淋着了,要是觉得肚子不舒服,就先煮点生姜红糖水喝,别等严重了再来。”小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以后一定注意,又跟王大夫打了个招呼,转身送件去了——巷口的快递车还等着他呢。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岐仁堂的药柜上,“当归”“白术”“茯苓”的标签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药童小药正蹲在地上整理药材,把晒干的陈皮装进罐子里,嘴里还哼着小曲。岐大夫望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行人,有提着菜篮子回家的大妈,有背着书包放学的孩子,有推着自行车卖豆腐的小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生活的烟火气。

    他拿起铜臼,继续碾药,白术粉簌簌落下,药香袅袅。“师傅,您说为啥同样是拉肚子,用药差这么多呀?”小药抬起头问。岐大夫笑了笑:“因为每个人的病因不一样,就像同样是地里的庄稼蔫了,有的是缺水,有的是缺肥,有的是生了虫,得先弄明白为啥蔫,才能对症下药。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浇水,缺肥的庄稼照样长不好。”

    小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整理药材。这时,巷口传来老王的声音:“岐大夫,我把修鞋摊挪到老槐树下了,今天生意不错,修了五双鞋呢!”岐大夫探出头,笑着挥手:“好!记得多晒晒太阳!”老王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伴着药香,飘向了老城的每个角落。

    岐大夫知道,泄泻虽小,却是百姓的大事——拉得浑身乏力,就没法干活;拉得食不下咽,就没法照顾家人。他能做的,就是守着这小小的岐仁堂,仔细辨证,对症用药,用手里的毛笔和药材,为百姓解除病痛。这“悬壶济世”四个字,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诊脉、每一张处方、每一句叮嘱里,藏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