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迷茫的往左右看去。
见到大多数百姓都与他一般眼神迷茫,这才放下心来。
幸好。
要是大汉的百姓都能听懂这道士讲的东西,那河北还拿什么和大汉打?直接举手投降算了!
可这并没有让崔琰心里好受一些。
相反。
他知道,以道家如今的声势,再结合大汉官府本身重视庠序的程度,以后大汉百姓的素质将会高的可怕!
相比之下,他这个只自己读过几年书,然后跟着郑玄混了不到一年的前浪,怕不是要被汹涌的大汉后浪百姓给立即拍死在沙滩上?
“刘邈……太可怕了!”
他难道,就不怕有人造反吗?
那些个,在边境手握君权的大将。
那些个,自发选举产生的三长。
还有这些,竟然从官府手中分享走一部分权柄的道士……
更让崔琰绝望的是,以刘邈的智谋,难道猜不到这些东西,必然会对他的权柄构成威胁吗?
但是,刘邈依旧选择这么做了。
是因为刘邈太过自负?
还是说,相比自己的权柄,刘邈还有其他更在乎的东西?
崔琰忍不住想到,刘邈当初称帝登基时的诏书——
“民受天择!”
本以为,这句话不过是刘邈从史书中找出来的一句屁话,用完就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里放着积灰,但现在看来……好像也不见得?
本来,崔琰是想要到襄阳去,与那些名士大儒深入交流一番。
但现在看到大汉这迥然于河北的事物,让崔琰最终还是搁置了计划,反而是选择与寺庙中的一众道士闲聊。
本来这些道士大都不愿意搭理崔琰,但当崔琰表示愿意捐献百金的时候,这些人却又都喜笑颜开,看的崔琰嘴角抽搐。
果然,大汉也不都是好的……
“汝为何想到了当道士?”
“没活路了呗!”
这话让崔琰一愣。
“大汉不是给所有百姓都均田吗?你难道没被均田?”
“均了!可是给我均到荆南的深山老林中了,我不愿意去!”
“……”
崔琰哑然:“这也可以?官府难道不强制你去?”
“当然!”
看在百金的面子上,道士对崔琰还算有耐心。
“在得知我不去后,官府就给了我一笔钱,说是买地钱,和我说明了以后均田和我再没关系。”
“那钱很多?”
“少的可怜!不到半年就全花光了!”
“那你为何……”
崔琰不理解。
那可是许多百姓梦寐以求的土地!眼前这人竟然为了一点钱财就选择放弃?
不过崔琰很快就醒悟过来。
这人,与当年不愿意沦为戍卒的自己有什么区别?
崔琰心中也有些愧疚。
之前他指责审配,说他管的太宽。
如今轮到自己,却也是犯了一样的过错……
不过崔琰更加好奇:“那你们这样的人,都来当道士了?”
对方摇头。
“我只是曾听师君讲过一次道,觉得有趣,这才选择皈依。”
“其余大多数人,都进了文昌门学,学成之后直接进了作坊。”
了解这些人的来历后崔琰恍然大悟。
不过他还是奇怪。
“在大汉,难不成百姓就这般散漫?”
“若是有人,既不想种地,也不想学道,更不想去作坊,那该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眼前的道士面色古怪。
随即,便指向那些接受施粥的人:“你说他们?”
崔琰哑然。
“这不是养懒汉吗?这么多无用之人,官府难道什么都不管?”
“啪!”
对方如雷霆之势般从衣袖中掏出一本经文,摔在桌案上。
“施主,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按照《道经》的教义,万物皆有道,人亦为载道之物。既然是道,就无有用无用之说。”
“而且……”
道士不经意的瞥了眼崔琰腰间别着的一块价值不菲的玉佩。
“那些世家子弟,终生不去劳作,只顾寻欢作乐、欺男霸女,为何却无人称他们为懒汉?”
“反观寻常百姓,非但没有寻欢作乐,反而遵纪守法,只是因为不想劳作,难道就要将他们称其为懒汉,称其为无用之人吗?”
“……”
头好痛!感觉要长东西了!
崔琰这个曾经啃老啃到快三十岁的世家子弟心虚的将自己的玉佩藏起,这才不怎么硬气的解释道:“可他们总归要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