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299章、一燝进谏

第299章、一燝进谏(1/2)

    朱慈炅扑闪着大眼睛,与刘一燝四目相对。朱慈炅见刘一燝没有回避的意思,莞尔一笑,轻轻开口。

    “好!朕这就任命刘先生为太史令,弘文馆大学士,复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先生可要好好做朕之子房。

    以先生看来,朕是应该先定基金陵,扫荡南直?还是让魏国公提兵二十万,直驱北京,先复幽燕?”

    刘一燝翻了个白眼,老夫要做张居正,才不做什么刘伯温。他温言开口

    “陛下,廉政部这样反腐是不对的。一个朝廷部门,绝对不能单独行事,是需要有统一规划的,陛下给他们的权限太大而没有制约,所以才闹出这么多事。

    陛下,廉政部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楚王根本没有行政能力,也没有大局意识,他执掌廉政部等于没有管,他完全被廉政御史架空了。

    陛下,曹孕一也是先帝遗诏上的辅政大臣,他天天跑到庙里去找和尚下棋,这算怎么回事?陛下不管管他吗?

    他领的俸禄可是和老臣同一级别的,每个月除了户部签字领银元,就见不到他人,老臣有意见,陛下要是不管,老臣说不得也要效仿一二。”

    朱慈炅收起笑容,是哦,这位曹总宪朕好久没有见到他人了,光领银子不办事,占大明便宜可不行。

    但朱慈炅又瞬间领悟了刘一燝的精明劝谏,他哪里是嫉妒曹思诚的清闲,这是精准击中了朱慈炅的小抠门。

    自己要让曹思诚做事,就要给曹思诚权力。曹思诚在督政院被一堆王爷压制,哪里还有什么权力,不如摆烂。

    这是自己建立督政院取代都察院的改制后遗症之一,监察大权的确收归皇权了,但代表皇权的亲王们拉胯得很。可以预见的是,这一代亲王都会如此,他们根本发挥不出监察作用。

    他们就算想做事,也非常担心引起皇权怀疑,便是朱慈炅本人不在意,他的内廷系统也依然把他们防贼一样的防范。他们天生就处在嫌隙之地,要融入大明朝堂,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要彻底改变这点,至少需要两三代亲王,甚至还要朱慈炅在位,他的亲儿子进入督政院才行。否则就算是朱慈炅生了一堆儿子,继位的那个也绝对不允许兄弟们有真正实权的。

    这个问题,有点无解。督政院已经渐渐成为朱慈炅的心病,扣发俸禄都改变不了,让朱慈炅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

    廉政部有点重新激活督政院的意思,但也捅出来这个让所有人都棘手的大篓子。刘一燝的建议是把廉政部纳入朝廷管理,推荐的人选就是曹思诚。

    这无疑是釜底抽薪,解决廉政部暴走的绝佳办法。但朱慈炅是真的不甘心啊,他费尽心力从文官手中夺回来的监察大权,没坚持几天就又还回去了?

    朱慈炅转动手中炭笔,等了很久才开口。

    “不,楚王很好,朕不打算换人。不过,曹思诚是督政院副使,廉政部本来就隶属督政院,他本来就有领导、指导廉政部工作的责任吧?

    是哦,朝廷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原来就是曹思诚不作为引起的。刘先生,你们不去找曹副使的麻烦,天天来找朕,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刘一燝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好一口大锅!居然合情合理。

    刘一燝好不容易才将茶沫也一起吞下,他松了口气。小皇帝这个说法其实已经退了一步了,算是解决了根本问题。

    曹思诚要是管不住几个小御史,老夫这个青花茶碗可以砸他头上了,叫你天天下棋,回来收拾这烂摊子吧。

    不过,刘一燝还有个难题要处理,他连忙附和朱慈炅。

    “陛下所言极是,老臣居然没有发现,原来曹孕一才是罪魁祸首,这东西被江南繁华迷了眼,身为国家重臣,居然无心政务,每日下棋为乐,此风绝不可长,要罚俸以示惩戒。”

    朱慈炅猛点头。

    “先生所言极是,一定要重重惩戒。不过俸禄没多少,他有领督政院的加俸和补助津贴吗?”

    刘一燝一身正气。

    “老臣下去查查,户部有签字的。不过说到惩戒,老臣还是不同意陛下对这些官员的处理意见。

    陛下,圣人有言: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老臣以为,治民如此,治官亦当如此。宽严相济,以德润心,才是陛下施政之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是陛下执政之道。

    陛下素喜医术,沉疴忌用虎狼之药啊,不如温补为上。”

    朱慈炅板起小脸。

    “刘先生莫要得寸进尺,朕已经退了一步了。刮骨疗毒,朕有的是勇气,大不了推倒重来。不下大决心,没有大毅力,朕看这天下好不了一点。”

    刘一燝真的感觉朱慈炅把那个造|反的念头有些当真了,非常无语,但他耐心很好。

    “陛下,你还小啊,老臣以为还是要镇之以静的。假如陛下有个太子,陛下要举旗推倒重来,老臣绝不阻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