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氛有些诡异,曹思诚都有点看不下了,他直接对温体仁开口。
“长卿意下如何?”
他本来的意思是,温体仁,别做幸臣,赶紧自己拒绝,别让大家为难。那知温体仁不吃他这套,面色沉静,不急不燥。
“陛下但有所命,臣唯有鞠躬尽瘁。臣以为,礼乐之先,当以忠君为第一,制礼者,先制忠君之礼。我们讲礼,要先讲忠君之礼。”
朱慈炅点头鼓励。
“不错,忠君第一,爱国第二。无国何存家,国破则家亡,诸夏之有序,皆因诸夏之有国。”
温体仁似乎已经进入工作状态。
“陛下明见,邦国之要,重于泰山。执政者必以国为先,陛下以爱为喻,直指宗族门阀之卑鄙。臣深以为然。”
朱慈炅似乎已经无视群臣,眼里只有温体仁了。
“对,爱国之礼还可以深挖。当以勤业、自强、诚信、向善为个人持礼之道,此亦为我皇民修养之道。”
温体仁也无视众大佬,炭笔在纸间急飞。
“陛下指示,臣已铭记。臣以为,尚学、崇伦、修德、讲理也可列为个人持礼之道。陛下讲道述理之说,臣时常研习,颇有收获。道理即为治国纲要,官民同讲理也是礼法所求。”
朱慈炅认真思考了下。
“温卿所言甚是。既然讲了个人持礼,我们也要讲士农工商的大礼。朕以为,守序、平等、公正、法治当为四要。”
“平等”一词出口,会议室内群臣睁大眼睛,仿佛集体耳鸣,便是温体仁也略有恍惚。
“陛下所言平等不知何指?”
朱慈炅瞥了眼身边的刘若愚、田维章,悠悠叹息。
“天下之民,无论士农工商,皆我皇明子民。朕常在想,为何有人生来就为奴为婢,有人一生行善,却以卑贱一生。
朕近日收到沈寿崇奏报,他们航于大洋遇险,有一位十五岁童子,在风暴之下,勇砍三帆,救下一船人性命。但事后叙功,因为此子生为疍民,所以众议取消功赏。
诸卿,大明也是一艘船,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也在大明这艘船上。公平何在?后继者谁?所以,朕意,天子之下,众生平等。
疍子阿水,赐姓郑,授昭武卫试百户,赏银百元,彩币二表里。入皇家军事指挥学堂进学。”(注1)
注1:彩币意思是赏赐的财帛,一般指五色绸缎。表为面料,&bp;里为衬料。此赏为郑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