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大致需经沤料、煮浆、捣料、打槽等多道工序,而“抄纸”则是其中的核心步骤。
在抄纸时,匠人会手持以细竹丝编成的、类似筛子的帘床,两端有可活动的帘尺。
将竹帘平稳地浸入纸浆池中,然后轻轻晃动帘床,使纸浆纤维均匀漂浮其上,同时滤去大部分水分。
当一层纸浆均匀覆盖后,匠人便将帘床抬出水面,这便是纸张的雏形。
随后,匠人会把这层湿纸取下,经过压榨脱水、烘墙焙干,才能形成真正的纸张。
罗启元的构想极具巧思,只要提前在帘床上绣好图案,抄纸时就能不通过人工,让附着在上面的纸浆产生变化。
凸起的丝线,会阻挡部分纸浆纤维,使得该区域的浆料比其他地方薄;
而凹陷的区域,浆料的流动稍缓,会造成积聚,自然就比其他地方更厚。
这便是王上之前提过的,以纸浆厚薄差异,形成自然水印。
女工们耐心至极,将一厘左右的银丝,依照预先描好的图样,巧妙地缝缀在帘床的丝线之间。
银丝起伏错落,微微凸起和凹陷,形成了难以用手感知,却真实存在的图案。
特制的竹帘做好后,关键的考验来临了。
罗启元火急火燎捧着这面竹帘,跑到纸浆池旁,亲自上手操作。
当帘床缓缓从浆池中抬起,水流哗啦作响,他心头狂跳。
附着图案的区域,在抄纸过程中,成功阻挡了纸浆的均匀覆盖,使得该区域的浆料变得更薄了一些。
他强压住激动,小心翼翼地将这张湿纸揭下,焙于火墙上。
待纸张干透取下,他踉跄着冲到空地上,将其对着日光高高举起。
成了!
日光穿透纸背,清晰地映照出一个略显朦胧、却无比真实的“汉”字水印!
它没有笔墨痕迹,没有后期雕刻,只是浑然天成地“长”在纸内,触之平滑无比,唯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令其显影。
“神乎其技……真乃神乎其技!”
罗启元热泪盈眶,捧着这张纸如同捧着绝世珍宝。
他这法子,相较于先前的设想,都更贴近王上的要求,而且一旦竹帘批量制成,便可稳定产出钞纸!
水印这一难关被攻克,那防伪线便简单了许多。
罗启元按照之前的思路,又在抄纸竹帘上动起了心思。
他在两端的帘尺上开了两个小孔,并让女工用银丝,在帘床上绣了一道极浅的凹痕。
凹痕的两端,对准了提前刻好的小孔。
随后,他找来朱砂和靛蓝两种染料,分别将细棉线的上下部分染色,制成了双色防伪线。
在抄纸开始前,他将这根防伪线从两端的小孔穿过,提前固定在帘床的凹痕上。
湿润的纸浆自有其黏性,能进一步将棉线包裹、固定。
等到后续的压榨、焙干工序完成,这条棉线便如同植物的根系,与纸张纤维牢牢结合,完全融为一体。
最后一步,便是合三为一,制成最终的钞纸。
在特制的光滑石板上,罗启元先铺上了作为底层的桑皮纸,再均匀地涂上楮树胶。
然后,他将带有水印和防伪线的中间层,覆盖上去,并仔细抚平褶皱。
最后,在中间层上同样刷胶,再覆上顶层薄纸。
三层覆合完毕后,用百斤重的青石板压下,置于阴凉通风处,令其自然阴干。
当第一批纸钞出炉时,罗启元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颤抖着取出一张,仔细端详了起来。
日光下,一个清晰的“汉”字水印,端正无比!
而在票面中心位置,那根双色的防伪线也安然镶嵌其中,若隐若现。
“成了!真的成了!”
作坊内先是一静,随即爆发一阵欢呼。
罗启元老泪纵横,多日来的焦虑、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狂喜和成就感。
当他拿着纸钞来到汉王府时,江瀚大喜过望。
“不错!”
“浑然天成,暗藏玄机!”
他当即下令,赏赐罗启元白银六十两,其余帮工各三十两。
不仅有赏赐,更让罗启元激动的,是他将成为“纸钞坊”作头,负责日后官印纸钞的生产。
为了方便管理和保密,江瀚把纸钞坊设在了铸币坊旁边,同样派遣重兵把守。
当然,制好钞纸只是第一步,剩下的图案印刷、文字雕版、官印钤盖等工作,则要交给泉通司来完成了。
这些工作虽然相对简单,但薛志恒仍然不敢怠慢。
他协同雕版匠人,制作了一套繁复精细的龙纹与水波底纹雕版,采用朱砂、靛蓝、松烟墨等三色套印。
票面顶部,清晰地印有“粮票一石”、“布票一匹”等表明价值的计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