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套的粮票、布票放在江瀚案头时,他感到欣喜异常。
这小小的一张票,不仅是兑换粮食、布匹的凭证,更是他将来的野望。
放下手中的票据,江瀚看向薛志恒:
“对了,你泉通司的内部架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都拟定好了吗?”
“这些新钱和票据,什么时候能正式发行?”
薛志恒闻言,连忙取出一封奏疏,呈给江瀚:
“回王上,基本章程都已草拟完毕,请您过目。”
“臣下已经从各处,抽调了一批干员,进行了初步的培训。”
“依臣浅见,目前可以在成都城内试行推广,以积累经验。”
江瀚接过奏疏,一边翻阅,一边听薛志恒讲解起来。
在薛志恒的设计中,泉通司成立后的首要业务,便是回收市面上的各类官钱私钱,并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新钱。
其组织架构大概如下:
中央设泉通司本部,驻于成都,由薛志恒担任提举,总领司内一切事务,并直接向江瀚奏报事务。
再设副提举两人,一人分掌钱币的铸造、兑换、流通事宜;
另一人分掌各类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管理。
两人主要负责协助提举工作。
于各省设泉通分司,主管一省之货币事务;于各府设泉通署,负责府一级业务。
各县设泉通站,作为基层的执行单位。
如此,形成垂直管理体系,力求避免地方官府截留、贪腐,确保政令畅通。
此外,泉通司内部下设三个核心职能科室:
第一是回收清核科,设科长一人,副科长两人,吏员若干。
主要负责接收、清点、鉴定民间上缴的旧钱、劣币,并登记造册。
第二是兑调流通科,同样设正副科长,吏员若干。
主要负责面向民间的货币兑换业务,以及不同区域间的货币调剂。
第三是典籍科,核心职能是记录并核查泉通司全系统的所有账册。
包括每日回收、兑换、调剂、库存等各类数据,确保账实相符,有据可查。
最后,他还特别设立了一个监察稽弊司,独立于整个泉通司体系之外。
监察司不受主官管辖,负责督查所有科室业务,包括账册核查,现场监督等等。
总而言之,泉通司是一个架构庞大、职能重要的新部门,需要的人手非常多。
短时间内,薛志恒根本无法在全境铺开,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扩张。
目前抽调培训的人手,刚好能在成都城内初步试行。
江瀚仔细听过薛志恒的汇报,又翻阅了奏疏中的细则,才同意了这个安排。
他放下奏疏,对薛志恒说道:
“就这样吧,架构清晰,考虑得也比较详尽。”
“抓紧时间准备,等到六月底的大朝会,我会向成都城内的文武宣布这个消息。”
薛志恒闻言神情一肃,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连忙躬身告退,回去加紧筹备。
也就十来天的功夫,六月底的大朝会便如期举行。
江瀚立制后,并不经常开朝会,他认为这样效率低下,而且多流于形式。
他麾下核心文武其实并不算太多,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也数量有限。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开个小会,让主要文武来参加议事。
于是,江瀚便将朝会改为了每三个月一次,每年四次。
六月底的这场朝会,主要就是为了总结上个季度的各项工作成果。
卯时一到,汉王府内钟鼓齐鸣。
以黑子、曹二等为首的武将,和以赵胜、王承弼等为首的文官,在太监的指引下,于存心殿内分成两列,各自站定。
虽然人数不多,但殿内文武个个英气逼人,自有一股新朝伊始的蓬勃气象。
江瀚端坐于王座之上,接受众臣朝拜后,便按照议程,由各部主事依次出班,简要汇报本季度的重要工作成果。
农部汇报了各地山塘的修缮情况,户部汇报仓廪储备及移民进度,学部总结了会试、殿试、以及规划下次乡试……
江瀚耐心听取,对各项工作的进展给予了肯定,并对一些表现出色的官员进行了褒奖。
当各项汇报完毕,众臣以为此次朝会进入尾声时,江瀚却轻轻咳嗽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扫过殿内文武,脸上带着一丝笑意,朗声开口道:
“诸位,在朝会结束之前,本王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
他顿了顿,看着殿内集中而来的目光,解释道:
“最近这两年来,仰赖诸位同心协力。”
“四川境内政务梳理、军备整饬、民生恢复等,皆卓有成效,可谓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