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墙头草 > 第三百零六章 应变和大度

第三百零六章 应变和大度(1/2)

    去年白榆被陆炳免职后,接替白榆职务的人就是袁真袁千户。

    在对待下属的态度方面,袁千户大概属于平均线以下。他闲置多年后,终于有了实职,就想着多捞点。

    这本来也没什么,毕竟还没饿死人,街道房官军本来就是京城最底层,但万事就怕对比。

    先前白榆在位的时候,街道房官军不但收入翻番,又得到了朝廷嘉奖,还能堵别人大门,精神物质双丰收。

    结果换了袁千户上位,各方面落差就实在太大了。三个月下来,官军心里的怨气已经积累了很多。

    到了春节时候,也没有得到任何年节赏赐,过了个糟心年,这让街道房官军们的不满达到了极点。

    结果就在这场大雪之后,袁千户急切催促官军们去干活时,官军们的怨气就彻底爆发了。

    四五百官军一齐鼓噪起来,先在街道房官署把袁千户扣住了。

    当西城总探黄绣(黄锦黄太监亲弟弟)赶过去的时候,也被扣押了。

    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底层小人物,又是临时爆发,也提不出什么有纲领的诉求。

    于是数百人嚷嚷半天,不知谁喊了一嗓子让白长官回来做主,结果就引发了共鸣。

    这个意外打乱了白榆的生活节奏,在可能会被意外牵扯进去时,应该怎么办?

    什么避嫌?当然是先找大腿了!

    白榆毫不犹豫的对家丁吩咐道:“备车!前往严府!算了,还是步行吧!”

    严世蕃最近都在西城老严府,距离不算远,步行前往也慢不了多少,更没有翻车风险。

    中午的时候,赶到了老严府,通报后得知小阁老已经起来了。

    一路被带进去,却见严世蕃正坐在花园亭子里喝酒赏雪,旁边有罗龙文和严年陪着说话。

    “你来的正好,一起!”严世蕃对白榆说。

    白榆叫道:“怕是不行,外面出了点事!”

    严世蕃疑惑的说:“看你这样子,难道是什么大事?我怎么不知?”

    白榆就把听到的消息转述了一遍,“听老下属说,那边都在嚷嚷让我回去!”

    严世蕃错愕不已,然后情不自禁的捧腹大笑,一直笑到了上气不接下气。

    “真是许久没有听到如此好笑的事情了!”严世蕃笑完后对左右说。

    白榆莫名其妙的看着小阁老,自己说的这件事情有这么可笑吗?

    然后又听到严世蕃说:“真是想不到,我们严党竟然出了一个爱民如子的青天式人物啊!

    都离任了还这么被人怀念,真是一位底层民众的好父母!”

    白榆脸都黑了,“小阁老不要说笑啊,在下只是不怎么喜欢做敲骨吸髓的事情而已。”

    严世蕃狠狠的说:“我最踏马的讨厌沽名钓誉的清官了!”

    白榆叹口气,在严党想当好人也当不得,不得不解释说:

    “当初善待这些街道房苦役,不过是看他们多有可用之处,要让他们帮着张扬声势。

    同时又考虑到在献礼工程中,这些熟悉街道情况的官军也大有用处。

    所以要对他们加以笼络,付出不过是区区二三百两银子而已,这没有坏处。”

    严世蕃却对白榆的解释不甚在意,“那你来找我作甚?难不成这件事是你策划的?

    但我看着不像,你都做贡元监生了,还回去在泥潭里打滚作甚?”

    白榆肯定要撇清:“真不是在下策划的,在下过来只是未雨绸缪,提前预防事态扩大,波及自己。

    如果此事传到了帝君耳中,还望首辅帮着化解一二。”

    严世蕃还是没听懂,“你仔细说明白,怎么化解?”

    白榆答道:“其实很简单,别说这是街道房官军哗变,就说这是苦役为了薪资闹事,听起来性质上就轻了许多。

    本来街道房这些人名义上是官军,其实和苦役没有区别。

    再说京城一半都是军户,他们虽说是军户,其实和平民百姓没有两样,说成官军哗变就有点太夸张了。”

    严世蕃笑道:“你倒是聪明人,知道问题关键所在!我会向父亲传话的!”

    军户制度经过二百年发展,官军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大部分军户都是特殊户籍的百姓而已。

    现在真正让朝廷敏感的其实是营兵哗变,营兵才是军事化的正兵。

    名正则言顺,先把名头掰轻了,定性为苦役闹事,后面就好操作了。

    然后白榆又道:“另外最近可能有御史弹章涉及到我,还请首辅在中枢多多关注。”

    最近这几天的奔波,主要不就为了这个么?

    “知道了知道了!”严世蕃不耐烦的说。

    至于看到弹章后怎么处置,那就不用细讲了,自家首辅老爹会把握的。

    在整个朝廷里,没有人比自家首辅老爹更懂如何处理奏章。

    到此白榆才算是松了口气,这就叫“朝中有人好做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