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鬼子展开决战后,以陈铭和参谋部的战略规划,需要依靠纵深逐步消磨鬼子的锐气。
铁路留下的话,就无法加重鬼子的后勤压力,纵深的作用自然就不大了。
拆除了铁路,鬼子的后勤线,从大同到集宁这段路程,实际路程已经超过了两百多公里。
加上从集宁到归属的路程,整段后勤线将长达四百公里以上。
如此遥远的距离,陈铭能对鬼子后勤线造成的打击位置可太大了。
没有了铁路帮助运输,几个师团的鬼子的后勤物资,鬼子拿头去运啊。
解决不了后勤物资的运输问题,鬼子就只能速战速决,整个战役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同时,鬼子还得救援包头的战车师团,就不得不加快进攻的速度。
鬼子一旦急起来,那露出破绽的概率就大了。
这就是陈铭想要的。
自古大兵团作战,双方没有绝对实力差距的情况下,比的就是谁犯的错误多。
整个历史上,稳扎稳打的将领获胜的次数,比奇谋型将领获胜的次数多的多。
只不过奇谋型将领的胜利往往更具传奇色彩而流传了下来。
现如今,只要稳住,鬼子的败局就不会改变。
而陈铭如今也是如此,他没有想过一战就吃掉这次进犯的鬼子,只是稳扎稳打,拖垮这几个师团的鬼子。
给他们放血,让他们变得虚弱,最终难以为继而被消灭。
陈铭当初能一战定绥远,察哈尔两省的局势,靠的就是前期不断的给驻蒙军鬼子放血。
最终导致驻蒙军虚弱无比,无法抵挡陈铭的一波攻势,直接失去了大片地盘。
朔县指挥机关内。
总部派遣来的干部已经到了,这次他们来这里,目的只是观摩学习,没有插手的打算。
论与鬼子正面决战的能力,比陈铭经验还丰富的屈指可数。
“报告,太原方向发现大批鬼子在调动,方向是朝着晋北而来。”
“报告,大同有大批鬼子从武城调入。”
一道道情报被送入了陈铭的指挥部。
参谋部快速分析着这些情报,汇总后由参谋长汇报给陈铭这位指挥员。
“总算是来了,小鬼子终于憋不住,要露头了。”
看到众多情报后,陈铭和指挥部内的众人都清楚,真正的决战就要来了。
“这次鬼子出动的兵力超过了我们的预料,除了两个关东军师团以外,华北地区也出动了两个师团。”
“虽然其中没有鬼子的甲种师团,都是三联队制的步兵师团,人数在1.2万到1.7万之间。”
“但四个师团的鬼子,依旧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参谋长面色有些凝重的说道。
四个师团的鬼子,兵力超过了当初预料的三个师团。
如此庞大的兵力,对于整个根据地都压力巨大。
他也没有想到,以鬼子如今的处境,竟然还有魄力拿出四个师团的兵力。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43年了,不是抗战初期。
此时的鬼子多线作战,兵力异常紧张,兵员素质也下滑严重。
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能调动这么多兵力,看来包头的那个被围的战车师团,已经把小鬼子逼急眼了。
“四个师团就四个师团,现在的小鬼子还当我们是以前被他们追着跑的八路吗?”
“时代已经变了,鬼子再想像以前一样一个师团甚至一个联队追着我们到处跑,那是痴人说梦。”
“太原来的那个鬼子师团不用太过担心,有恒山山脉挡着,这是天然的防御,鬼子想打穿我们在恒山山脉的防线,那是痴想妄想。”
“还想两面夹击,做他娘的梦!”
“咱们其他根据地的兄弟部队也不是吃干饭的。”
“太原出发的那个师团,只是侧翼策应,兄弟部队能挡住。”
“所以我们真正要面对的,还是从武城出发的两个关东军师团,加上一个华北的鬼子师团。”
陈铭一语就道出了鬼子的打算。
这个观点在场的众人都能看出来。
从原平到宁武,有着恒山山脉的阻挡。
利用山脉的阻挡,一个鬼子的三联队师团想要打穿,难度非常大。
如今除了独立支队,其他兄弟部队发展也非常迅速,实力大增。
加上兵工厂源源不断产出的火炮,武器弹药,连武器装备也提了上来。
鬼子的三联队制师团,炮兵火力不足四联队制师团的一半,步兵联队缺编反坦克武器。
战斗力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初的老鬼子了。
所以从太原出发的这个鬼子师团,仅是起到牵制策应的作用,并不是作为战役主力突击集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