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 第483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

第483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2/2)

山没有说话。

    他只是靠在后座上,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

    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依旧迷人。

    但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片繁华,投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王虎的兴奋,他能理解。

    但在一场战役中取胜,从来不是陈山的目标。

    赢下香港,只是一个开始。

    他要的,是让这片曾经苦难的土地,彻底挣脱所有枷锁,站在世界之巅。

    轿车停在了深圳莲花山脚下的一座疗养院门口。

    袁振邦的房间里,亮着一盏昏黄的台灯。

    老人坐在藤椅上,正戴着老花镜,看一份《人民日报》。

    陈山推门而入。

    袁振邦抬起头,看到是他,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一丝笑意,摘下了眼镜。

    “你来了。”

    “我来看您。”

    “坐。”

    两人之间,没有多余的寒暄。

    沉默了许久,袁振邦指了指桌上那份报纸,头版头条,正是关于《联合声明》的报道。

    “我这个老头子,等了一辈子,终于等到了。”

    老人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解脱般的释然,“以前,我们是用命去换。没想到,现在,用算盘也能换回来。”

    他又看了一眼陈山,眼神复杂。

    “深圳这边,你不用担心了。蔡衍明那个小子,干劲很足,他的‘旺旺’工厂,地基都打好了。”

    “‘希望工程’的第一批捐款,已经全部到位。第一所希望小学,就在我老家的那个穷山沟里动工了。我还回去看了一眼,娃们高兴坏了。”

    老人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已经洗得发白的布袋,递给陈山。

    “这是我老婆子,给你纳的两双千层底。她说,你路走得多,费鞋。”

    陈山接过那个还有些温热的布袋,入手很沉。

    他张了张嘴,那句“谢谢”,却哽在了喉咙里。

    “回去吧。”袁振邦摆了摆手,重新戴上了老花镜,“香港那边,离不开你。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战场。”

    陈山站起身,对着老人,深深鞠了一躬。

    他没有再说话,转身离去。

    当车子驶出疗养院,陈山回头望去。

    那盏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安静地矗立在山脚下。

    第二天。

    启德机场。

    一架飞往伦敦的英航客机前,怡和的大班凯瑟克,汇丰的总裁桑达士,这些曾经在香港跺跺脚就能让股市震三震的英资巨头,正提着行李,排队登机。

    没有欢送的人群,没有鲜花和掌声。

    只有几家报社的记者,在远处,用长焦镜头记录着这历史性的一幕。

    凯瑟克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座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

    他的目光,越过停机坪,望向远处那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和记大厦,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怨毒、不甘,和一丝……恐惧。

    他知道,他们不是被政治打败的。

    他们是被那个坐在大厦顶楼的年轻人,用他们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规则,活生生玩死的。

    《信报》的记者,按下了快门。

    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刊登了这张照片。

    标题,只有四个字。

    《昨日之主》。

    香港经济的版图,在一夜之间,被彻底重塑。

    和记集团,这个曾经只涉足运输和地产的商业巨舰,如今已经将它的触角,伸向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命脉。

    电力,通讯,港口,零售……

    梁文辉的团队,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初步完成了对这次“世纪收购”的资产整合。

    一份厚达数百页的报告,放在了陈山的桌上。

    “山哥,”梁文辉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我们现在,是置地、九龙仓、港灯、中华煤气、香港电话……三十七家蓝筹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整个香港,以后每天亮起的灯,打出的电话,烧开的热水,都有我们的份。”

    王虎在旁边听得咧着嘴,一个劲地搓手。

    他妈的,以前觉得收几条街的保护费就算出人头地了。

    现在才明白,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惊喜!

    这才是真正的收租!收全香港七百万人的租!

    陈山只是平静地翻阅着报告,他没有看那些天文数字般的资产总额,而是将目光,停留在了最后一页。

    那是华商联合银行的全球资金流向图。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

    越过了伦敦,越过了纽约。

    最后,停留在一个岛国上。

    东京。

    好几章因为写了宝岛人认可自己是中国人被卡在放不来,我真没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