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353章 西班牙商帮殖民垄断加杠杆

第353章 西班牙商帮殖民垄断加杠杆(4/4)

年征服印加,获得黄金13吨、白银26吨(价值650万比索)。这些掠夺所得除上缴王室1/5,其余由征服者瓜分,部分用于投资银矿和贸易(科尔特斯晚年成为墨西哥最大的银矿主之一)。

    - 大商人的“贸易垄断”: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秘鲁利马,大商人组成“商会”(sulado),垄断“欧洲-美洲”和“美洲-亚洲”贸易。墨西哥的“洛佩斯家族”控制70%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份额,每艘船的投资中,家族占50%,其他商人分占50%,通过“联合投资”降低风险。

    3. 佐:修士与铸币厂——精神与货币的“保障者”

    修士与铸币厂是“殖民机器的润滑剂”,确保“精神臣服”与“货币流通”:

    - 修士的“意识形态管理”:通过“宗教裁判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美洲的分支)压制“异端”(拒绝皈依的印第安人、传播新教的欧洲人),用“火刑”威慑反抗者(1570-1600年,美洲宗教裁判所处决2000人)。这种“恐怖统治”让白银运输和贸易更安全。

    - 铸币厂的“货币标准化”:在墨西哥城、利马设立王室铸币厂,将开采的白银铸造成“八里亚尔银币”(Pieces of Eight,正面国王头像,背面十字架),规定“1比索=8里亚尔”,成为全球第一种“标准化跨洋货币”(中国、印度、欧洲均接受)。标准化货币让贸易结算效率提升50%,商人无需“称重验银”,直接按枚交易。

    4. 使:士兵与印第安劳工——暴力与劳作的“底层执行者”

    士兵与印第安劳工是“白银帝国的血肉”,用暴力和汗水支撑贸易:

    - 士兵的“殖民守卫”:西班牙在美洲驻军2万人(16世纪末),分为“要塞卫兵”(守卫银矿、港口)和“巡逻队”(镇压印第安起义)。墨西哥的士兵月薪仅5比索,却要面对“印第安反抗和热带疾病”(死亡率20%/年),他们的唯一“奖励”是“可参与瓜分起义者的财产”。

    - 印第安劳工的“白银血泪”:通过“米塔制”(强制劳役),每年有20万印第安人被送往银矿劳作(波托西银矿最多时达5万人),用“水银提炼法”(汞齐法)提取白银——水银的剧毒让矿工平均寿命仅4年,每产出1吨白银,约有500名印第安人死亡。在墨西哥萨卡特卡斯银矿,印第安劳工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商人的账册中,他们的“价值”按“每天0.5比索”计算,死亡后无需赔偿。

    六、西班牙商帮的衰落与遗产:白银帝国的“资源诅咒”

    17世纪后,西班牙商帮因“过度依赖白银、忽视制造业、战争消耗”走向衰落:荷兰、英国的商人用制造业品(纺织品、船只)冲击西班牙的贸易垄断;美洲银矿产量下降(波托西银矿1630年后减产50%);王室因战争多次破产(1557-1647年破产6次),无力保护商路。但西班牙商帮留下的遗产,仍深刻影响世界:

    - 全球贸易网络:首次实现“美洲-欧洲-亚洲”的跨洋贸易常态化,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 货币标准:“八里亚尔银币”成为第一种“全球货币”,影响后来的美元、英镑设计;

    - 殖民模式:“大面积领土控制+宗教同化”的殖民策略,被法国、英国借鉴,塑造了近代殖民帝国的版图。

    西班牙商帮的故事,是“资源诅咒”的典型:过度依赖白银让其失去“创新动力”(不发展制造业),最终被“靠生产崛起”的荷兰、英国超越。正如17世纪的西班牙商人抱怨:“我们有白银,却没有织布机;我们能买到全世界的商品,却造不出一件能卖给全世界的东西。”

    从波托西的“白银山脉”到马尼拉大帆船的残骸,从墨西哥大教堂的钟声到印第安劳工的白骨,西班牙商帮的历史,始终在“白银的光芒”与“血泪的阴影”中交织——它证明:靠资源掠夺建立的商业帝国,虽能一时辉煌,却终将因“创造力的枯竭”而崩塌。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