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422章 与道同体,反归自然

第422章 与道同体,反归自然(2/3)

,三聚千金,三散其财。常人多以“聚财”为顺,“散财”为反,而范蠡的“散”,却非刻意“反其道”以求名,而是深知“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是商业之常。他第一次散财,是因“久受尊名,不祥”;第二次散财,是因“物盛而衰,固其理也”;第三次散财,已无“为何散”的思考,只是“富家弃其故,贫家复其业”(《史记·货殖列传》)的自然流露。此时的“散”(反)与“聚”(顺),已无分别——聚是应时,散也是应时,皆合“货殖之道”的常态。这种“反顺合一”,正是第三重境界的“反者即常者”。

    三、“动”即“静”:道之运行的寂然与昭然

    “反者道之动”的“动”,在第三重境界中,已非“运动”的表象,而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周易·系辞》)的体用合一。道本身“寂兮寥兮”(《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是“静”;但道又“周行而不殆”(同上),是“动”。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人身上的体现,便是第三重境界的“动即静”——看似有“反”的行动,实则是心体寂静后的自然发用,如明镜照物,物来则应,物去则空,无有留滞。

    《庄子·天道》言:“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这里的“静则动”,正是第三重境界的“动”:静是体(心体虚空),动是用(应物而反),用不离体,体在用中。所谓“反者道之动”,其“动”的本源,正是道的“虚静”;若无虚静之体,“反”的行动便成刻意造作,落入第二重境界的“术”,而非第三重境界的“道”。

    王弼注“弱者道之用”时说:“柔弱同通,不可穷极。”“柔弱”是“反”的表现(与“刚强”反),而“柔弱”的本质,是道的“虚静”之用——因虚静,故能随物变化,不执着于“刚强”的表象,从而“不可穷极”。这种“动”(柔弱之用)源于“静”(虚静之体),便是第三重境界的“动即静”。

    比喻三:日月运行

    日月东起西落,看似“动”(每日交替,周行不辍),实则“静”(循着固定轨迹,不疾不徐)。其“动”(东升西落,与“静止”反),源于宇宙的“静”(天体运行的恒定规律);其“反”(日升为昼,月升为夜,互为相反),源于自然的“常”(明暗交替的本然)。第三重境界的“反者道之动”,正如日月运行:“动”是表象,“静”是本源;“反”是现象,“常”是本质。人若达到此境,其“反”的行动便如日月行天,看似有迹,实则自然,无丝毫造作。

    举例三: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叛乱时,王阳明初无兵权,却以“反”制“反”:不急于正面交锋,反而散布“朝廷大军已至”的谣言(虚张声势,反于“实打”),又以书信诱使宁王迟疑(欲速则不达,反于“急进”),最终以少胜多。但若细观其过程,会发现他的“反”并非刻意设计,而是“心外无物”的自然发用——他深知宁王“骄躁”(壮),故“缓之”(反)是顺应其心性;深知叛军“势孤”(弱),故“扰之”(反)是顺应其态势。正如他在《传习录》中所言:“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心体澄澈(静),故能应物无方(动),其“反”的行动,只是“随感而应,无物不照”,这便是“动即静”的第三重境界。

    四、实践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从“反”到“化”的自由

    第三重境界的实践,不再是“用反”,而是“化反”——将“反者道之动”的智慧融入生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自由。此时的“反”,已化为对事物本质的直觉把握:见“壮”便知“老”将至,故不刻意求壮;见“刚”便知“折”必来,故自然守柔。这种“化”,是“无为”,却能“无不为”——因契合道之自性,故无需刻意作为,却能成就一切应成就之事。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自化”便是第三重境界的实践特征:万物(包括自身的行动)在道的运行中自然转化,无需外力推动。就像春耕夏耘,农人若顺应天时,不违农时,秋收便是“自化”;若刻意拔苗助长,反致苗枯。第三重境界的“反”,正是这种“不违”——不违道,不违物之自性,故“反”的行动成了“自化”的助力,而非阻碍。

    比喻四:江海纳百川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因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以低处自居,故能容纳百川。这种“下”(反于“高”),并非江海刻意为之,而是其地势本然;百川归海,也非江海刻意吸引,而是水往低处流的自性。江海的“反”(下),是其自然属性,故能“百谷归之”;若江海刻意“求下”,反而失其本真。第三重境界的人,正如江海:其“反”(柔弱、处下、不争)是自性流露,故能“容”能“成”,这便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自化”之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