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448章 正执养护

第448章 正执养护(2/6)

负反馈源”——不是“听到批评就躲”,而是“分清‘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否定’”:

    - 建设性批评是“你这次方案的逻辑有点乱,可以试试先列框架”(指出问题,给方法);

    - 破坏性否定是“你怎么连方案都做不好,真是没天赋”(否定人格,没解决方案)。

    “护”的核心,就是远离“破坏性否定”的人或环境——哪怕他们说的是“事实”(比如“你现在工资确实低”),但如果带着“你这辈子就这样了”的恶意,就要主动拉开距离。

    投资家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句话的底层逻辑,也是“护”——不被市场的恐慌情绪(负反馈)带偏,守住自己的投资逻辑(正执)。对个人成长来说,“护”就是不被他人的否定情绪(负反馈)带偏,守住自己的正向自我认同(正执)。

    二、正执:没有“正向锚点”,再努力都是“原地打转”

    “正执”是“正执养护”的根——根扎得正,后续的“养”和“护”才有意义。如果根扎歪了(比如“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我这辈子只能打工”),哪怕每天熬夜学习、拼命加班,也只会在“自我否定”里消耗自己。

    我们先做第二个比喻:“正执”就像手机的“系统内核”。

    如果内核是“流畅、稳定”的(正向自我认同),哪怕装的APP(知识、技能)暂时少一点,也能慢慢更新、越用越顺;如果内核是“卡顿、崩溃”的(负向自我认同),哪怕装再多高端APP,也会频繁闪退、无法使用。

    接下来,我们用3个不同领域的案例,看“正执”如何决定成长的方向:

    案例1:学生小李的“数学逆袭”——从“我是数学差生”到“我能学好数学”

    小李上初二时,数学常年不及格。每次考完试,家长都会说“你怎么这么笨,隔壁小明每次都考90分”,老师也总把他叫到办公室:“你是不是上课没听讲?这么简单的题都错。”

    久而久之,小李的“正执”完全歪了——他认定“我就是数学差生,再怎么学也没用”。哪怕上课听懂了,做题时也会下意识想“我肯定算错”,最后真的算错;哪怕偶尔考及格,也会觉得“只是运气好,下次肯定不行”。

    后来,班里换了一位数学老师。第一次批改作业时,老师在小李的错题旁写了一句:“你的解题思路是对的,只是最后一步算错了,再细心一点就能对!”

    小李愣住了——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关于“数学”的正向评价。之后,老师每次找他谈话,都不说“你要考多少分”,而是说“你这次比上次多对了2道题,进步很大”“你这个辅助线画得很巧妙,比很多同学都厉害”。

    慢慢的,小李的“正执”开始往正方向转——他开始觉得“ maybe我不是数学差生,只是没找到方法”。他会主动把错题整理成错题本,每次做对一道题,就给自己打个勾;每次遇到难题,也会想“老师说我思路对,再试试”。

    半年后,小李的数学考到了82分。他在日记里写:“原来我不是笨,只是之前没人告诉过我‘我能行’。”

    关键启示:对学生来说,“正执”就是“我能学好某门课”的信念。如果外界一直否定,这个信念会被摧毁;但只要有人给一点正向锚点,就能慢慢重建,进而驱动行为改变。

    案例2:创业者马云的“互联网执念”——从“没人信”到“互联网能改变中国”

    1995年,马云第一次去美国,在朋友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互联网”。他试着在搜索框里输入“中国”,结果只找到3条相关信息。那一刻,马云的“正执”被锚定了——他认定“互联网一定会改变中国,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回到杭州后,马云找了24个朋友,想和他们一起做互联网。结果23个人都反对:“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赚钱?你是不是被骗了?”有人甚至说:“马云,你别异想天开了,好好做你的翻译社吧。”

    但马云没被这些负反馈动摇——他的“正执”足够坚定:“我知道现在没人信,但我相信未来会有人信。”他凑了2万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

    初期有多难?他带着团队去北京,想给企业做网站,却被当成“骗子”。有一次,他去一家国企推销,对方负责人说:“你这东西就是个花架子,我们不需要。”团队里有人想放弃,但马云说:“再坚持一下,总会有人懂。”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从淘宝到支付宝,马云的“互联网能改变中国”的正执,最终变成了现实。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正执”的力量——只有锚定正向信念,才能熬过“没人信、没人支持”的黑暗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案例3:《塔木德》里的“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