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448章 正执养护

第448章 正执养护(6/6)

读后面精彩内容!

    1. 列出“经常给你破坏性否定的人”:比如“总说我笨的室友”“总说我没用的亲戚”。

    2. 列出“这些人常说的负反馈”:比如“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肯定做不好”。

    3. 制定“隔离方法”:比如“减少和室友聊学习的话题”“亲戚再说否定的话,就说‘我还有事,先挂了’”。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想创业的人,清单可以这样写:

    - 负反馈来源:“总说‘创业风险大’的朋友”“总说‘你没经验’的父母”。

    - 负反馈内容:“你肯定会亏本”“你不是创业的料”。

    - 隔离方法:“和朋友聊创业时,只说进展,不说困惑;和父母聊创业时,多分享小成果,减少抱怨。”

    通过这个清单,你能主动筛选环境,减少负反馈的影响,守护你的正执。

    六、“正执养护”的3个常见误区:别把“执念”当“正执”,别把“逃避”当“守护”

    在实践“正执养护”的过程中,很多人会走进误区——把“错误的执念”当“正执”,把“逃避现实”当“守护”。接下来,我们澄清3个常见误区:

    误区1:把“盲目自大”当“正执”

    比如,一个人从来没学过编程,却认定“我能半年内成为架构师”,别人劝他“先从基础学起”,他却说“你们不懂,我有天赋”——这不是“正执”,而是“盲目自大”。

    “正执”的核心是“基于事实的正向认同”,而“盲目自大”是“无视事实的自我膨胀”。区分两者的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去弥补。”

    比如,“我能成为架构师,但需要先学基础编程,再积累项目经验”——这是正执;“我能成为架构师,不用学基础,直接做项目”——这是盲目自大。

    误区2:把“逃避批评”当“护”

    比如,一个人做的方案有逻辑漏洞,同事说“你的方案逻辑有点乱,可以改改”,他却说“你这是在否定我,我不听”——这不是“护”,而是“逃避批评”。

    “护”的核心是“隔绝破坏性否定”,而“逃避批评”是“拒绝所有建设性意见”。区分两者的关键是:“对方的批评是‘否定人格’还是‘指出问题’。”

    比如,“你这方案逻辑乱,真是没天赋”——这是破坏性否定,要护;“你这方案逻辑乱,可以试试先列框架”——这是建设性意见,要接受。

    误区3:把“虚假反馈”当“养”

    比如,一个孩子考试作弊考了100分,家长说“你真聪明,以后肯定能考清华”——这不是“养”,而是“虚假反馈”。

    “养”的核心是“肯定真实的努力和进步”,而“虚假反馈”是“无视事实的盲目夸赞”。区分两者的关键是:“你是否基于对方的真实行为给予反馈。”

    比如,孩子认真复习考了80分,家长说“你这次复习很认真,比上次进步了10分”——这是养;孩子作弊考了100分,家长说“你真聪明”——这是虚假反馈。

    结语:正执养护,是给成长“装一个永动机”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聊了“正执养护”的定义、核心要素、案例、方法和误区。但最后,我想告诉你:“正执养护”不是“一次性的技巧”,而是“一辈子的习惯”。

    它不是让你“永远不遇到困难”,而是让你在遇到困难时,有“我能解决”的信念;不是让你“永远不被否定”,而是让你在被否定时,有“我知道自己是谁”的底气;不是让你“永远跑得快”,而是让你在跑得慢时,有“我能坚持到终点”的耐心。

    就像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而“正执养护”,就是“审视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通过锚定正执,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通过滋养正执,你有“去那里的动力”;通过守护正执,你有“不跑偏的定力”。

    愿你能学会“正执养护”,让自己的成长自带“续航力”——哪怕走得慢,也能一直往前走;哪怕遇到风风雨雨,也能守住心中的那束光。

    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别人觉得你好”,而是“你相信自己能更好”。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