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比喻:资产就像“会下蛋的鸡”。砍柴人每天“买鸡吃肉”(消耗品),吃完就没了;种树人“养母鸡下蛋”(资产),每天都能捡鸡蛋,还能孵出更多小鸡。大佬们都在“养母鸡”:巴菲特养“可口可乐”这只母鸡,每年能收“股息”的鸡蛋;任正非养“华为技术”这只母鸡,每年能收“专利费”的鸡蛋。
2. 大佬案例:从“科技资产”到“品牌资产”,他们如何“养母鸡”?
案例1:马斯克——“科技资产”:SpaceX的“可回收火箭”
马斯克的SpaceX,核心资产是“可回收火箭技术”。以前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发射一次就报废,成本高达1亿美元;SpaceX的火箭能回收,下次发射只需要换燃料,成本降到2000万美元——这就是“科技资产”的力量:一次研发,持续降低成本,持续产生收益。
2002年,马斯克成立SpaceX时,很多人觉得“疯了”:NASA(美国宇航局)都没做成可回收火箭,一个门外汉能成?但马斯克坚持投入研发,花了10年时间,经历了3次火箭爆炸,终于在2015年实现火箭回收。
现在,SpaceX的订单排到了2030年,客户包括NASA、亚马逊等,2023年营收达80亿美元,其中“星链计划”(用卫星提供互联网)的营收占比超过50%——这就是“科技资产”的魅力:一旦技术突破,就能形成“别人学不会”的壁垒,持续赚钱。马斯克说:“最好的资产是‘科技’,因为科技能让你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赚别人赚不到的钱。 ”
案例2:董明珠——“品牌资产”:格力的“好空调,格力造”
董明珠把格力从一个地方小厂,做成全球空调龙头,靠的是“品牌资产”。1994年,董明珠刚当格力经营部长时,发现当时的空调市场很乱:很多厂家偷工减料,空调用半年就坏,用户不敢买。
她决定做“品牌”:第一,狠抓质量,提出“空调十年不漏水”,还建立“质量一票否决制”——只要质量不达标,再好看的空调也不能出厂;第二,打广告,1995年就花5000万在央视打“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让用户记住格力。
慢慢的,“格力=好空调”的认知深入人心:用户买空调时,哪怕格力比其他品牌贵几百块,也愿意选格力。到2023年,格力空调的全球市场份额达20%,品牌价值超过1800亿元——这就是“品牌资产”的力量:用户认你的品牌,你就能持续赚钱,哪怕你不天天盯生产线。
董明珠说:“品牌不是‘广告吹出来的’,是‘靠质量攒出来的’。品牌是企业的‘根’,根扎得深,企业才能长得高。 ”
案例3:张一鸣——“用户资产”:字节跳动的“算法+用户”
张一鸣的字节跳动,核心资产是“15亿全球用户”和“推荐算法”。用户是“资产”,因为有用户就能卖广告、做电商;算法是“资产”,因为算法能让用户“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留住用户。
2016年,抖音刚上线时,面临快手的竞争。张一鸣没有“靠补贴抢用户”,而是靠算法:抖音的算法能“精准推荐”——你喜欢看美食,就给你推美食视频;你喜欢看搞笑段子,就给你推搞笑视频。用户觉得“抖音懂我”,就愿意花时间在上面。
到2023年,抖音的日活跃用户达6亿,字节跳动的营收达2800亿元,其中广告营收占比超过60%——这就是“用户资产”的力量:用户越多,赚钱的渠道越多;算法越好,用户越忠诚。张一鸣说:“我们的核心是‘连接人与信息’,只要能做好这个连接,用户就会来,资产就会涨。 ”
案例4:巴菲特——“护城河资产”:喜诗糖果的“品牌+渠道”
巴菲特1972年花2500万美元买喜诗糖果,很多人觉得“贵了”,但巴菲特说:“喜诗糖果有‘护城河’,这是别人抢不走的资产。”
喜诗糖果的“护城河资产”有两个:第一,“品牌”——喜诗糖果是美国西海岸的“国民糖果”,用户从小吃到大,结婚、过节都买它,有“情感认同”;第二,“渠道”——喜诗糖果在商场里的专柜,都是“黄金位置”,用户一进商场就能看到,其他品牌想抢都抢不到。
每年圣诞节,喜诗糖果都会涨价5%-10%,但用户还是愿意买。到2023年,喜诗糖果的年营收达20亿美元,是1972年的80倍——这就是“护城河资产”的力量:别人进不来,你就能持续涨价、持续赚钱。巴菲特说:“我最喜欢买‘有护城河的企业’,因为护城河能让企业‘躺着赚钱’。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 普通人如何建资产?大佬的“资产搭建法”
普通人也能建资产,不用一开始就做科技、做品牌,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