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4章 祥瑞和谶语

第4章 祥瑞和谶语(1/3)

    李纲的小厮,听着他的自言自语,也怔住了。

    原来李相公还不知道,这些石炭本来就是可以烧的。

    小厮也是汴梁人,汴梁百姓早就开始烧煤炭了,因为木炭实在买不到。

    李纲不知道也很正常。

    因为李相公家不烧。

    他们要么烧木炭,要么就是更贵的无烟石炭。

    大宋的士大夫公卿,高高在上,是这个王朝的上等人。

    他们脱离民间,脱离百姓太久了。

    以至于,有些技术,民间其实早就出现甚至已经有了小小普及,他们却一无所知。

    大宋的文官,哪怕是刚直出名的李纲,你说他正直么?

    确实有可能。

    但是你说他能拯救大宋,拯救中原,拯救苍生?

    那就纯属扯淡。

    他们的能力,注定了他们甚至看不清如今的难处在哪,以为一腔热血就能救国。

    其实是南辕北辙。

    就好像他在城外布防,抵抗金兵一样,抵抗的意志是有的,但也确实是不知兵。

    否则历史上也不会被李孝忠、岳飞轮流喷他不知兵了。

    李纲自己不知道石炭和木炭的区别,不知道炼焦为何物,但是他却是真切地看到了陈绍,在百姓中的模样。

    此刻,他自己也知道,无法再将陈绍和董卓、朱温之流相提并论。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改变对陈绍的憎恨。

    因为,他觉得,这样的陈绍,比一个董卓对大宋的毁坏力大多了。

    百姓、士绅都会被他所蛊惑,从而成为他谋朝篡位的帮凶!

    太坏了!

    随着矿场开始开采,这座储量极大的铁矿,一共有两个铁料区。

    其中有一个是在地表矿脉丰富的区域,挖开上面覆盖的泥土,采用“烧爆法”(火烧矿石后泼水使其剥落)来采矿。

    另一处,则是通过竖井、斜井开拓,用半地穴式炼铁炉,矿井深度可达数十米,并配备通风、排水系统,由矿工下去采挖。

    陈绍拍了拍那矿工的肩膀,笑道:“老哥,下去之后小心着点,你老婆孩子可等着你过年呢。”

    那矿工咧着嘴笑了笑,想说点什么,脑子却想不出词来,只能点头哈腰地干笑。

    河东多煤铁,这两样都是陈绍接下来的重心,难怪人们把关中河东,叫做是割据圣地。

    哪怕到了民国时候,阎长官都能靠着此地,成为最坚挺的军头。

    陈绍如今迫切要做的,就是改进炼焦,

    让煤炭走进千家万户,更重要的是,走进每一个作坊。

    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

    随着正式开始采掘,陈绍也和其他官员一起,退了出来。

    他们这些人在此,矿场的人哪还有心思去管挖矿的事,陈绍对这种事已经很清楚了,所以他主动带着大家回城。

    ——

    秋冬之际,刚刚忙碌完的百姓,也闲不下来。

    人们都准备着过年,或是添些衣裳,或是想方设法添些柴火。

    但是听说附近出了新矿,掘矿的工钱不算低,又有很多人准备去赚些钱回来。

    这年头力气不值钱,大家都想着换点其他东西,所以哪怕民夫去掘河,工钱低的可怜,依然有人主动报名。

    甚至打仗这种事,都有人抢着要去。

    泽州府就在城郊招募矿工,这次和以前有所不同,因为陈绍大规模招募矿工,送到山东莱州去出海。

    所以这些人,都要经过简单地培训,才能下去挖矿。

    陈绍一直在泽州没走。

    小楼内燃起铜炉,他和大虎还有几个亲卫,都在铜炉旁取暖。

    陈绍坐在椅子上,单手拿着一封奏报,看完就丢到炉子里烧了。

    这奏报是韩世忠送来的,又在给自己报幽燕天气,毫无意义。

    陈绍也知道他是在拐弯抹角地要粮食和辎重,因为一旦开打,他们估计是要冲入北境的。

    那地方冰天雪地的,是得提前准备棉衣。

    陈绍又抽出一封来,这次更离谱,说是在鄜延路陈绍的老家附近,发现了一只通体雪白的神兽。

    当天夜里,小小的陈家庄红光彻地,香气弥天,经久不散。

    陈绍刚想丢入火堆,但是稍微侧头之后,递给了身边的大虎。

    大虎赶紧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放到那一摞需要整理留存的奏报中。

    这些人已经发展到上祥瑞这一步了。

    上祥瑞,永远是最保险的进步方式,因为陈绍大概率不会处置他。

    万一成了,那上祥瑞的人功劳就到了,不成也就是损失一张纸的事。

    陈绍哪怕是对这种人很鄙视,但也让大虎收了起来,万一今后用得上,也能拿来顶数。

    “打开一点窗户。”陈绍觉得有点气闷,出声吩咐,不一会儿窗子吹来一些新鲜空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