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废土边境检查官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自断手脚,发展大转向!

第二百六十二章 自断手脚,发展大转向!(4/6)

扫荡过的区域了,再往外扩,根本没精力照看。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感染源、感染体冒出来袭击镇子。”

    从东平镇再往下走,不是跃野庇护城,而是通往广省的方向。

    石省和广省看似接壤,可两地的往来早几年就基本断了。

    一来是两地存在竞争关系,二来广省对矿石需求不大。

    光虹庇护城已经占了边界的资源点,又能种田又能挖矿,日子过得滋润,石省的矿物运到广省,价格还不如卖到更远的沙省划算。

    “现在停止拓荒,伤亡控制住了?”程野追问。

    “暂时稳住了,也只能先这样。”李马太语气无奈,“再往外铺摊子,根本照看不过来,只能先把所有人封在镇子里搞发展,后续再慢慢往外延伸。”

    卫星城建设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连幸福城也是零零散散建了将近十五年,才稳定到如今的规模。

    有了之前和其他检查官打交道的经验,程野没贸然发表意见。

    李马太固然愿意听他的,但他的思路未必完全适配东平镇的实际情况。

    “不用太担心,等我的大波镇发展起来,咱们两地就能串联起来,互相照应。”程野先安慰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你和工业区那边谈得怎么样?承接到能持续发展的产业了吗?”

    “谈成了!线路都铺过来了,他们肯定得把产业分我点。”

    提及产业,李马太眼睛一亮,连忙招手示意程野跟上,“带你去看看!”

    东平镇作为第一批卫星城,拓荒到现在,核心区域差不多有3个大波镇那么大。

    就算李马太和宋海对半分,他手里的北区也比大波镇核心区域大很多。

    “因为这边没有熟手工人,工业区只肯把金属加工和小型机械设备制造这两个产业迁过来。”李马太一边走一边介绍,率先推开了金属加工大仓的大门。

    门一打开,程野瞬间愣住了。

    里面人头攒动,嗡嗡的机器声和金属碰撞声混在一起,至少有上千号人在忙碌。

    这么多人同时搞生产?

    程野先是惊了下,仔细一看才发现,上千号人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人在实际操作,剩下的都在后面围观学习。

    “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产业,就是把回收的废金属二次加工,做成各种常用工具。”李马太掰着手指数得兴起,“比如锄头、铁锹、锯子、錾子、锉刀这些农具和手工工具,还有螺母、螺栓、铁钉这些紧固件。”

    顿了顿,继续说道:“除此之外,铁锅、铁盆、水壶这些生活用品,还有金属支架、门锁、连接件也都在做。为了搞这个,我在工业区一次性买了剪切机、熔炉、铁模、空气锤、台钻、折弯机”

    一连数了十几种加工设备,程野边听边在心里对号。

    全都是操作难度不高的小型加工设备,确实是门赚不了大钱、但能解决大量就业的产业。

    放在工业区浪费熟手工人,转移到卫星城再合适不过。

    只是转悠了一圈,走到成品区后,看到工具尾部印有的三角形标志,程野却愣了一愣。

    “这些标志,代表是东平镇出产的?”

    “对啊!”李马太立刻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你之前不是说要做品牌口碑吗?我就照着这个想法,先把标记打上去,让大家先混个眼熟。”

    “那你知道这个标记在其他卫星城,代表什么意思吗?”程野拿起一柄扳手,语气有些微妙。

    “嗯?”李马太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满脸疑惑。

    “残次品。”程野直言道。

    手里的扳手,手柄歪歪扭扭,调整宽度的滑轮异常生涩,得用点劲才能转动,还发出难听的“咯吱”声。

    再随手拿起几个金属连接件,几乎都有肉眼可见的制造偏差,尺寸也不够规整。

    早上他在参观其他卫星城的时候,可没少看到这类带有三角标记的工具。

    本来以为是工业区生产,打上标记就是残次品的意思,没想到竟然是李马太的东平镇生产的?

    好家伙!

    这品牌要是真让人知道是东平镇产的,恐怕得被人找上门骂死啊。

    “额”

    李马太眼神闪烁了几下,语气有些不确定,“有那么差吗?”

    “你说呢?”

    程野无奈摇头,干脆把成品区刚打包好的一箱五百个连接件全倒了出来。

    按偏差程度分拣下来,只有不到十五个还算规整,剩下的要么歪扭、要么厚薄不均,多少都沾点奇形怪状。

    按理说,这些都是铁模浇铸的,怎么会有这么大偏差?

    他带着疑问去追溯源头,虽然只继承了桑师傅一些机械相关知识,不涉及具体生产,但练出的眼力让他很快发现了生产线的问题。

    模具型腔内壁附着一层明显的氧化皮,是长期未清理的铁屑高温烧结而成,直接导致铸件表面凹凸。

    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