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恍然大悟,
“那几天是有些头疼。”
朱元璋的火又上来了,几乎要气笑了。
黄子澄这个书呆子都知道,朕却统统不知道!
朱元璋心情又变得低落。
他环视众人,一屋子都知道许克生医术了得,只有朕最后一个知道的。
可朕偏偏最该是第一个知道的。
你们都有故事!
只有朕脑子空空!
幸好戴思恭及时告诉了朕!
汤和、蓝玉、周慎行、黄子澄、
你们都不告诉朕!
你们一个个的,还和朕一条心吗?
帝王被困在深宫,最怕的是消息闭塞,最终导致偏听偏信。
眼下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心中叹息,“孤家寡人”,果然是帝王的专属!
30......
汤和就罢了,他常年在凤阳。
当时也是朕没让锦衣卫继续查下去,不然早就知道治病的不是周慎行,而是另有其人。
那周慎行呢?
那黄子澄呢?
那蓝玉呢?
他瞥了一眼蓝玉,心中有些不快。
大家都在静候许克生把脉,没人知道洪武帝的心中上演了这么多戏。
许克生望闻问切都结束了,起身告退。
太子也乏了,
“去吧,院判是前辈,要尊重。”
“晚生遵令!”
许克生急忙拱手领了令旨,心中却感慨万千。
太子都病成这样了,还在指点我,要抱紧戴思恭这颗大树,担心我年轻气盛,乱出风头,最后引火烧身。
太子仁厚!
戴思恭有了太子的令旨,就更上心了,当即带着许克生去前殿。
蓝玉、汤和还有各位重臣,全都躬身让路,等朱元璋先走。
朱元璋摆摆手,低声道:
“你们都去吧,朕在一旁听着就行。蓝玉主持。”
接下来就是许克生分析病情,开出诊疗的方子。
众臣领旨出去了。
朱元璋落在最后,静静地看了几眼刚入睡的太子,心情沉重地出了寝殿。
太子这次病情拖延太久,让他心里十分担忧。
太子的健康早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朝廷。
一旦太子的身体有了变化,朝堂都会随之震动。
蓝玉坐在左侧上首。
戴思恭拉着许克生站在右侧。
许克生并没有上来就分析病情,而是将之前的药方都仔细看了一遍。
戴思恭耐心地等他看完,才开口道:
“启明,你说吧。”
许克生说了自己的诊断:
“太子殿下的脉象弦中带涩,属于风寒侵袭心脉,痰阻肺络,气机失宣。”
他用简短几句说明了症状,接着解释道:
“殿下现在的状况,不仅是风寒所致,还有积年旧疾,常年过度劳累的原因。”
“并且北巡三个月,旅途辛劳,身体有虚。”
“太子身心交瘁,身体无法抵御风寒的侵袭,陈疾泛起。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有今日之疾。”
等他说完话,蓝玉微微颔首,
“善!”
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和戴院判的诊断完全吻合的。
王公重臣们也都多了一份信心,神医又多了一个,太子多了一份保障。
朱元璋站在人群外,听的最为仔细,也十分欣慰,终于多了一个可用的医家。
许克生继续道:
“关于治疗的方案。之前侧重于风寒,效果很明显,风寒得到了抑制。”
“晚生的建议是,从现在开始,侧重于痰疾。”
“有痰,则呼吸不畅,让病人寝食难安;食欲不佳,睡眠不好,则影响身体康复;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蓝玉频频点头赞成,有痰咳不出来,堵着嗓子,这滋味太难受了。
戴思恭解释道:
“老夫一开始就想从抑制痰疾开始,可惜效果不佳,迫不得已才转向风寒。”
许克生点点头:
“院判,如果药方有效,晚生建议从治痰疾开始。”
“现在就是让痰咳出来,化痰,最好不再生痰,之后再谈后续的治疗。”
戴院判苦笑道:
“关键就是‘有效,现在......”
他没有说下去,相信许克生已经懂了。
太子虚弱,药的用量、君臣佐使、次数都成了问题。
不敢下猛药,不敢大量,不敢......
顾忌太多了!
结果就是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