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见许克生侃侃而谈,似乎有了法子,
“小许相公,有何良法?”
许克生回道:
“老公爷,晚生看了现有的医案,缓解痰疾除了汤药,是在太子附近熬药,请太子呼吸蒸发出来的药气。”
“这个法子晚生赞同,也是目前最适合太子殿下的法子。
戴思恭不断点头,
“正是。”
朱元璋一直在听,许克生的诊断、治疗方案,和戴思恭并没有什么差别。
他在心中暗暗赞叹,戴思恭虽然之前没见过许克生,但是仅凭一个医案就敢断定此子可用。
这种眼光,这份魄力,让他十分赞许。
但同时,朱元璋也隐隐担忧。
戴思恭用了不行的法子,许克生再重复一次有何用?
许克生又道:
“现在的问题,是太子吃药的疗效不明显,而嗅的药量少,也不方便吸。”
“晚生要做的,就是改进太子殿下的方式,帮助殿下多吸,更方便地吸。
戴思恭的眼睛亮了,
“启明,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痰疾就好治了。”
许克生拿起毛笔,
“晚生需要一些工具,需要现做。”
蓝玉来了精神,想到了用在乌骓马身上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工具,
乌骓马在康复中!
那太子………………
咳咳!
蓝玉急忙收回思绪。
大不敬了!
许克生理清思路,一边画一边解释:
“一个风箱,里外都要用烈酒清洗,再用清水冲洗,擦干净水分。”
“三根铜管,长一尺半,直径三分,只能用紫铜。”
“一个瓷瓶,瓶塞开两孔,可以放入铜管。”
“鱼鳔胶一杯。"
许克生很快列出了一个详细的物品清单,还有对应的细节要求。
“启明,这是......”戴思恭疑惑道。
“院判,这套装置可以将药造成雾,方便太子殿下吸入。”
“造......雾?”戴思恭吃了一惊,“那老夫就很期待了。”
蓝玉偷偷看了一眼站在外侧的朱元璋,
朱元璋微微颔首。
蓝玉心中明了,当即下令,
“请司礼监的银作局立刻打造,用最好的大匠作!”
周云奇就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他上前接过清单,立刻出去安排。
许克生又说道:
“院判,您之前开的用来嗅的药方,晚生建议继续用。”
戴思恭沉吟片刻,问道:
“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许克生又写了一个方子,给了戴思恭,
“院判,这是晚生拟定的一个方子,准备做成膏药。”
“贴在哪里?”戴院判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地方。
“当年生背痛的地方。”
戴思恭心中叹息,果然!
他推测许克生是从医案中透露的蛛丝马迹,还有脉象,判断太子得过背痛。
嘶!
朱元璋吃了一惊。
没人告诉许克生太子生过背痛,此子竟然把脉就知道了!
此子医术甚佳!
戴院判很欣慰,此子心思如发,医术根基深厚。
终于有人能帮老夫分担一些了!
汤和忍不住疑惑道:
“院判,小许相公,难道就只需要治疗痰疾吗?”
如果只是痰疾,那也不是多重的病了,可是太子现在都卧床不起了。
戴院判没有说话,而是将回答的机会给了许克生。
许克生回道:
“老公爷,现在的治疗方法,是先治疗痰疾,让太子殿下能睡得着,吃得下,能用药,才能谈后续的治疗。”
汤和表示听明白了,治疗疾不过是个开始,是扫清第一个障碍。
戴院判捻着胡子,看着窗外。
晚霞如血,北风刺骨。
他在仔细权衡许克生的医案。
许克生说的,他都考虑过了,也都用过了。
但是风寒控制的很好,痰疾就一直效果不佳。
如果许克生能治疗痰疾,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书房安静的好像没有人在,只有朱标令人揪心的咳嗽声又传来了,折磨众人的心。
良久,戴院判重重地点点头,
“老臣同意许启明的医案!”
既然许克生说能“造雾”,那就试试吧。
许克生正在看过去的医案,没有在意他用的是“老臣”,自然也没有在意人群外的有个方面大耳的富态老人。
此刻,老人正微微颔首,表示准奏。
戴思恭提笔在许克生的药方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