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75、云雾敛(四)

75、云雾敛(四)(3/3)

两人智化寺一别,郁仪也有三日没有见过张濯了。

    他们同在紫禁城,却都各自有事要忙,除非有意相见,平日里能打照面的机会并不算多。

    东安坊离张濯的府邸不远,她走了小半个时辰便到了。

    张濯的府宅外今日倒显得有些冷清。

    府中的长随认识郁仪:“苏给事好。”

    郁仪嗯了声:“张大人在吗,我今日匆忙,没有来得及提前下拜帖。”

    长随道:“苏给事来得不巧,张大人今日天明前离京了。”

    “离京?”郁仪惊讶,“这是去哪了?"

    “苏给事竞不知道吗?”长随也没有料到,“张大人去固原关了,听说和娘娘请示过,要去固原关督军。”

    “何时回来?”郁仪问。

    长随摇头:“不清楚,甚至奴才都不知道他能不能回京过年。’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哦对了,张大人留了东西给苏给事,他说若苏给事来便让我转交,若苏给事没来就暂且放一放。”

    长随说罢抬出来两箱东西,解释道:“张大人说苏给事看了就懂了。”

    他套了一辆马车帮郁仪把这两箱东西搬回了家。

    关上门,郁仪独自坐在桌前,将这两口箱子里的东西取了出来。

    竟是她在松江家中遗留的旧物。

    有她看过的书,临过的碑帖,写过的没头没尾的文章和几阙残诗。

    被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看得出是花了心思在上面的。

    记忆纷至沓来,书卷泛起陈旧的墨香。

    那些泛黄的记忆,随着这数年来没有过的气味,浮现在郁仪的眼前。

    郁仪甚至能回想起那时自己到底在想什么。

    她想报仇,想成为一个利国利民的人,想做一个纯粹的好人。

    现在的她或许会觉得那时的自己有些可笑,但又无比怀念那时雄心勃勃的自己。

    此外,张濯还为她留了一封信。

    信中说收养郁仪的乳娘已经离世,这些东西若不收集起来便只能被丢弃。

    此外张濯在信的末尾补充道:

    张濯无意刺探你的过去,只是希望能替你留好这份回忆,别轻易弄丢了它。

    人不能没有过去。

    郁仪翻开自己旧日书写的残稿,其中有她的半阙诗,是她离开松江之前写的。

    柳阴轻绾木兰舟,杯酒殷勤动别愁。

    那时,她对于尚不可知的未来,心中分外迷茫。

    后面被人补了半阙,看字迹应该是张濯新续写的。

    此去但看江上月,清光犹照故园楼。

    字迹清隽,似乎是一蹴而就,没有思考过便落了笔。

    郁仪的指尖轻轻触碰着这半阙诗,如同看到了那个灯下执笔的男人。

    很多时候,郁仪不知道张濯会不会做她宦途上的同路者。

    又或者说,他们同行的道路又能走多远。

    她更不知道该不该因为政途理念的不一致,而选择或不选择一个人。

    在半月前她答应张濯的那一天,她认为他们二人理应是同路者。

    如今经过智化寺中所见所闻,郁仪意识到,张濯或许和她的观点有所背离。

    他有他坚守的东西,他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而郁仪只想做一个磊落坦荡的纯臣。这一点与张濯和而不同。

    她不是没有质疑过、动摇过。

    所以在这几日,她没有主动去找张濯,就是在思考这一点。

    好在张耀也愿意给她这个时间。

    他将选择权交给她,若她愿意来找他,长随才会把他的信转交给她。

    若郁仪不来,那或许这封信,这句诗便再也不会被她看见。

    这几日的很多时候,郁仪想问自己,她真的喜欢张濯吗?她到底是因为喜欢,还是被动接受了张濯给予她的好意。

    此刻,看着张濯写的这半阙诗,郁仪也在忖度着自己的心意。

    或许她欣赏的仅仅是张濯本身。

    和他在宦途上的选择并不相干。

    她喜欢的是他的谦卑退让,敏捷机慧。

    还有他从来没有掩饰过的,对于感情的纯粹。

    足够动人,足够珍贵。

    郁仪想了想,还是摊开纸笔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会经几道手几个人都不知道,她也不好写太多心事,故而只交代了几件朝政上的事,最后在信尾补充两句让他照看好身体之类的话。

    郁仪想,她的心思,张濯是可以明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