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84、百尺楼(三)

84、百尺楼(三)(2/4)

事不关己便要装作不知,不然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懂吗?”

    郁仪听他这么说,反而神色变得更平静了:“那王爷大可动手,留给王爷的时间可也不多了。”

    郁仪心里很清楚,梁王如今的倚仗一定在瓦剌部和脱火赤身上。脱火赤虽然来和大齐献降,但绝不意味着他彻底丧失了对大齐的威胁,所以他对梁王的支持或许真的能为梁王扭转乾坤。

    这些年来梁王的汲汲营营,大概也是为了这最后一击。

    他也好、赵公绥也好,一定在这京师中不为人知之处,积蓄着他们的力量。

    郁仪这一句话落在梁王耳中,无疑是在嘲讽他不日将要就藩的事情。

    他眼底有轻蔑之色,显然不把郁仪放在眼里。

    郁仪对着他再行一礼,绕过他继续向前走去。

    回到席间时,都察院的人散了大半,许奚还没走,见郁仪回来不由得松了口气:“怎么去了这么久?张尚书可是有什么事吗?”

    郁仪面不改色道:“户部今年在盐课司里换了几名主官,如今到吏部里拿名帖,刚巧这件事原本是我来承办的,所以多问了几句。”

    她说得轻描淡写,许奚自然没有怀疑:“宴会过半,不少人都撤了,我也先走了。”

    这样的大宴,他们这些坐在后面的人,自然不会被主子们太关注,假借尿遁的人不胜枚举。

    郁仪点点头:“我一会儿也回去。”

    许奚嗯了一声,起身也走了,看样子方才一直不走也是在等郁仪回来。

    白元震也还没走:“刚才你不在,听这脱火的意思,过几日要在南苑同陛下和宗亲们比一比骑射。”

    郁仪微微惊讶:“骑射?”

    白元震点头:“可惜宁王不在京中,不然定然是他夺得头筹。”

    郁仪从来没有见过这位宁王,只知道他生母出身不高,从小在南北各路军中长大,骑射俱佳,先帝最初并不看重这个儿子,他生生是凭借着军功在先帝心里为自己争得的一席之地。

    见郁仪对宁王有些陌生,白元震便多解释了几句:“宁王最是勤勉,这些年来留在京师的日子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不过听说宁王这几天就要回京了。”

    “为了脱火赤?”

    “不是。”白元震笑,“宁王是要成婚了,娶的是晋国公家的小姐,还是先帝亲自点的鸳鸯谱。”

    晋国公听上去倒是响当当的名号,只是早已没了实权,不过是有虚爵在身罢了。先帝为宁王选这样一位王妃,看似是为了让王妃的母家给宁王增添几分光彩,实际上也害怕太有实权的岳家会让宁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比起庆阳郡主父亲的两江都督,晋国公的确是掀不起什么浪花。

    “宁王南征北战也实在是辛苦,只有大婚时才能回京待上一阵子。”郁仪轻声道。

    “哪有一阵子。”白元震伸出一个巴掌,“五天而已。”

    五天。

    没记错的话,宁王比皇帝才大两岁,今年不过十七,却已经是有无数军功在身了。

    但他为人低调,即便回京也?少抛头露面,素来深居简出,所以太后对他的防备之心并不算太重,反而多加恩遇,让他无后顾之忧。

    对于先帝留下的这几个儿子,太后也算是容情了。

    想到张耀说过的话,掐算着时间离半个时辰也不远了,于是郁仪对白元震说:“我去找一下孟司记,有人找我的话就说我一会儿回来。”

    朝阳台分前殿和后殿,主子们除了最初来后殿说了几句话之外,正式宴会开始后,都要回到前殿用膳。

    主子们的御驾不是都仪想见就能见的,她想着能通过孟司记到前殿里去。

    匆匆走到殿前的门处,一个穿白色衣的年轻人正静静地站在檐下。

    他微微仰着头,好像在看着什么。

    郁仪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廊檐下,站着一只灰喜鹊,它口中衔着树枝,看样子是想要筑巢。

    宫中是不能容燕子喜鹊筑巢的,若是瞧见了,也得让小太监们拿着竿子捅掉。

    紫禁城中的屋檐结构都经过特殊的设计,往往不利于鸟雀筑巢,朝阳台也唯有这一处廊檐结构可以让鸟雀容身。

    赵子息掖着手,目光分外专注,阳光落在他的发丝上,仿若时间都放缓了脚步。

    他像是在这里站了许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安静的孤独。

    郁仪看到,赵子息轻轻找起双手凑到唇边,不知怎么就发出了一声如同鸟雀般尖锐的叫声。

    檐下的灰喜鹊受到了惊吓,扑棱着几下翅膀飞走了。

    “这是什么声音?”郁仪走到赵子息身边问。

    “这是山鹰的叫声。”赵子息听到了她的脚步声微微侧过头,“山鹰是很多鸟类的天敌,所以喜鹊也会怕它。”

    郁仪眼中流露出一丝赞叹:“赵公子还会这样的本事。”

    “不算什么本事。”赵子息温和道,“那时整日钻山入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