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94、送征衣(三)

94、送征衣(三)(2/3)

的东西,并不多。

    他们相遇时,太后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而先帝已经鬓发斑斑了。

    如今她身居高位,早已将情爱放下,看着身边人还在拿先帝的感情安慰她,太后心里竟升出了几分滑稽感。

    “顾道平是如何说的?”顾道平便是梁王妃的姑丈、顾氏的郎主。

    “无非是要求严惩做好做恶之人,又有梁王妃侍婢为证,整个正阳门外不知聚集了多少文人,他们写文题诗,直言皇权滔天、草菅人命。”说话的人是新任的兵部尚书徐奏钧,他是太后新提拔上来的人,也是太后如今的心腹之一,“羽林军也只敢

    在外头围着,不敢真动什么手脚,若不然,只怕他们闹得更厉害。”

    “昆山顾氏颇得人望,近乎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如今这群士子们只顾着将矛头指向梁王,但已有人提出,朝中一人得贵则举家得贵,言外之意,无非是直言选贤以权,而非选贤以能......”

    太后很明白大齐如今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困局。

    一旦士子们的势头遏制不住,只怕要有燎原之势。

    可若她真因此而重责了祁瞻庭,那么顾氏在清流中的地位也会随之大幅提升。

    太后并不希望清流的地位过高,也不想让这些文人的清谈误国。

    她更想牢牢将皇权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可偏偏顾道平不是个善茬,他去登闻鼓就是为了博名望。

    若没有这封假遗诏,太后或许对祁瞻庭并不会赶尽杀绝。

    纵然他杀人、弄权、结党。

    可祁瞻庭终于触动了她心中最后的底线。

    夺位。

    这是太后绝不能容许的事。

    她何尝不知道脱火赤的狼子野心,祁瞻庭不惜与之勾结,甚至生下了那个带着北元血统的孩子。这一切都让太后汗毛耸立。

    “你们都退下吧。”太后对着大臣们说道。

    待大臣们都退了出去,邓彤史为她取出瓷瓮,又引来灯烛点燃这张诏书。

    在飘渺的火光里,太后又像是看到了先帝的脸。

    她在心中道:为了维护我儿子的统治,我不得不对你的儿子下手了。这些年来,我一心护佑着他,一方面是因为我姐姐,另一方面也为了不辜负你对我的信任和扶持。可你先我而去,我留在这世上的身份便只剩下太后和母亲。从这二者中,我

    也只能做出今日这般抉择。

    看着火苗将纸页彻底舔舐殆尽,太后拿起朱笔缓缓写道:

    梁王瞻庭,素受皇恩厚赐,本期忠诚辅国,敦睦宗亲。然背德失道,暗结逆党。此逆乱之举,罔顾宗亲之义,离心离德,不得宽贷。

    国法不可废,纲常不可乱。特赐汝鸡酒,以全宗室颜面。

    懿旨写完,她亲自盖印,交给周行章:“去宗人府宣旨吧。”

    周行章领命而去。

    “等等。”太后又叫住他,“再把赵公绥叫来。”

    很多事原本都是有迹可循的,譬如太后对于赵公绥的疏远。

    在等他入宫的时候,太后心中想到了很多很多事。

    比如她与赵公绥的初见。

    记忆中,他还是那个轩然清举的年轻辅臣。

    彼时他不是首辅,她也不是太后。

    赵公绥一身绯袍站在红墙前,对着她长揖,口称娘娘千岁。

    她站在先帝身边,随先帝一道叫他免礼。

    那时他们两人之间守着君臣那条线,从来未曾逾越,直至先帝晚年沉疴难起之时。

    时局把他们两人一起困在这帝台危宫之间。

    同患难的情谊,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深。

    但江山社稷的担子压在她肩上,她心中能留给感情的地方太少太少了。

    太后用香叉拨弄着瓷瓮中的余烬,掩去眼底复杂的情绪。

    脚步声渐渐响起,太后没有抬头:“坐吧。

    赵公绥已经很久没有得蒙太后的私下召见了,如此对坐慈宁宫,让他只觉恍如隔世。

    听到?的衣料摩挲声,太后终于抬起头来。

    如今的赵公绥,左膀右臂日渐凋零,虽然还担着首辅的名号,却早已没了当年的威势。

    面前的赵公绥显得苍老了太多。

    太后静静端详着他,倒是赵公绥神色一哂,轻轻掩面:“老朽之人,娘娘不看也罢。”

    此时的太后正当盛年,就像是一朵雍容的牡丹开到最馥郁艳丽的那一刹。

    “灵佑。”太后道,“哀家方才下旨,杀了祁瞻庭。”

    对于这个结局,赵公绥早已预料到,并没有显得太意外:“任何不敬娘娘与陛下的人,都是自寻死路的。”

    这话是虚与委蛇,也是粉饰太平。

    赵公绥还在思考太后为何会对他说这些话,再抬起头来,他看见美丽尊贵的太后眼里竟蓄满了泪。

    他彻底愣住了。

    记忆里他几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