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总说得不错,算法自研也是自研嘛!
现在这个阶段,国内能自研L2辅助驾驶算法的,又有几家?”
王景明更深以为然了!
反正到时候发布会直接喊!
就是主打“自研”大旗。
友商有不服的,大可以把自家“自研算法”也端出来比较一下。
…
“另外在底盘方面,咱们采用的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结构设计。
高配版本搭载CDC可变阻尼减震器。
这样光论底盘配置,完全可以对标五十万级别的合资豪华车了。”
王景明又道。
相比供应链1200一套的“麦弗逊悬挂”。
双叉臂的采购成本更高,要达到2500元一套。
一般也只用于中高端车型。
星辰S7和大多数25万以下的燃油车,采用的都是“麦弗逊结构”。
这里面值得说道一下的,就是“CDC可变阻尼减震器”。
在当下算妥妥的“黑科技”配置。
这玩意的作用,就是一个实时调节的阻尼。
同时还能提供“软”、“硬”两档预设的底盘模式,开起来舒适感更强。
合资车企这边,能搭载“cdc减震器”或者类似技术的,都到了“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这一级别。
包括还有像“雷克萨斯 GS”、“英菲尼迪 Q70L”,起步就是四五十万。
对外宣传那是牛逼轰轰啊。
什么“舒适与操控的完美结合”、“实时30ms内智能调节”、“自适应悬挂”之类。
包括类似技术的,还有通用的“电磁流体悬挂”,也是主打实时调节响应。
看得国内消费者只能疯狂流口水。
……
而为了把“高端”这两个字干上去。
星辰汽车这次把合资供应商的“CDC可变阻尼减震”也纳入采购名单了。
“单从配置上是够了,但我觉得……这台车还是欠缺一项更劲爆,且更能感动人心的东西。”
许易却摇摇头。
他们所开发的这款增程大SUV,说白了就是加强版理想ONE。
各方面肯定比理想ONE强,但却强得也没那么多。
要知道,理想ONE首年销量才到三万台,第二年增长到九万台。
产能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没有绝对的市场统治力。
“更感动人心的东西?”
众人一愣。
“没错,既然要冲高端,那就一定要有大众所认知的高端配置。
光是CDC减震,和冰箱彩电大沙发还不够……
空气悬挂是最合适的选择!!”
许易语出惊人。
这话一出。
不光王景明懵。
俞年、孙鹏飞、产品经理曾岱岩……总之在场的全体高管。
都集体傻眼了!!
嘶——!!!
“好家伙,空气悬挂??”
“许总,这是不是有点太极端了……”
“空气悬挂目前业内只有大陆和威巴克供应,光采购价就要达到一万五到两万一套,还不包括定制研发费,这个成本实在是……”
……
相比“cdc可变减震”这种配置。
“空气悬挂”的大名,无论是在行业还是在消费者耳中,可算得上如雷贯耳啊!
拿合资车企来说,几乎要到80万级别才会搭载,不光采购价高。
关键这玩意的官方维修成本也高。
早年官方售后更换,基本要达到5-10万元的成本!
而所提供的作用,也很直观了。
空气悬挂可以主动调节车身高度,气囊要比钢制弹簧的振动传递率低。
几乎要到奔驰S级、宝马7系那个级别才会搭载。
可以说。
在15年之前,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都认为,自己这辈子可能都开不到一款带“空气悬挂”的豪华车。
因为这玩意是出了名的贵,而且国产不了。
不过许易之所以这么说。
也是有原因的。
合资车企的很多“豪华”、“高端”配置,就是那种看起来极为“吊炸天”!
可一旦国产了。
瞬间掉档次。
拿“空气悬挂”来说。
光采购成本价格,都要一两万一套。
可谁能想到。
国产化之后,愣是给干到了一千多一套的成本。
导致后续购车的消费者,都对“空气悬挂”有点免疫了。
但在当下。
“空气悬挂”这四个字的杀伤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