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一百一十章 世所罕见

第一百一十章 世所罕见(1/2)

    李可的建议是提了出去,但是朱元璋会不会把六部人选给稳定下来。

    81......

    这刻在骨子里的不信任,其实是很难立马就去消除的。

    接下来又过了一个月。

    李可便看到,这六部尚书的人选,好像还是在轮换。

    其实李可认真地打量了一番这些六部尚书。

    这一个个的年纪都挺大。

    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估计至少得占了一半。

    这便不免给人一种,一个新兴的王朝,却显得如此垂垂老矣的感觉。

    当然!

    想想也是。

    朱元璋打天下,靠的几乎都是武将,文官能够封爵的,便仅仅只有李善长、汪广洋、刘基三人而已。

    所以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打开国之初,他就得不到什么很好的文臣的辅佐。

    也正是因为能陪着他一打天下的文臣极少,所以他才对所有文臣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最终,也就只能是通过不停地轮换,最后他再确定这人堪用不堪用。

    不过说句大实话!

    你都轮换了六年了!

    这堪用不堪用,难道还能看不出来?

    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美美地放了两天假,可以让李可能够更好地陪伴妻妾,然后这刚一回来,朱元璋便让他主持对这六部尚书的人选,进行审定。

    李可听说这六部尚书的人选都由他来定,那当然是一百个不愿意。

    当即便对朱元璋道:“陛下!像这种事,你就该自己决定。”

    “而且他们这一个个的,臣也不怎么认识,臣哪知道他们谁做得好,谁又做得不好。”

    可朱元璋有选择困难症,以及高度洁癖。

    他希望他手底下的所有官员,都要如同圣人一般,不但业务能力要很强,道德上,还不能有半点瑕疵。

    一旦让他看出这人有什么瑕疵,然后就不给人家好脸色。

    关键这元末以来,又能有几个道德上是没有瑕疵的?

    这偷懒、怠职,几乎对很多官员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还有一些则是本就业务能力不足。

    结果可能被他骂了一顿后,接下来就更加没有心思在朝堂上干活了。

    这工作自然就更加不可能做得好。

    “朕不管,这建议是你提的,这事就要交由你来解决!”

    李可便道:“要不......交给内阁去处理吧!”

    朱元璋表情便是一愣。

    显然!

    他此前居然都没有考虑过内阁。

    如今这一琢磨,倒也算是一种办法。

    RE......

    这么明目张胆地跟内阁说,让他们评价六部官员,这真的好么?

    李可见朱元璋的目光又情不自禁地落到了自己的身上后,便连忙道:“这事就让内阁去处理!”

    要是真让自己处理了。

    到时候朱元璋如若对谁不满意,那不得赖自己?

    这种做多错多,而且极其容易显得自己权柄过重的事,他可不能随随便便地接过来。

    朱元璋看李可不愿意,也只能是先让内阁去商议。

    理由就说,六部官员太多,更换得也太过于频繁,如今想确定下来,然后让他们都看看,谁留下来更适合。

    至于其他没能留下来的,肯定也不会没事做。

    可以发配到外面当知府,又或者是当地方参政。

    是的!

    这地方上,也有参知政事,而且品级跟在朝廷里一样。

    既然陛下已经这么说了,那宋濂、胡惟庸几人,也只能是进行了一番商讨。

    四人当中,论在朝中的影响力,自然是胡惟庸最大。

    而且胡惟庸从前就是中书省左丞,他对整个六部的人事也更为熟悉。

    “首先是吏部……………你们都有什么提议?”

    只见胡惟庸开口道。

    现在同进了内阁,这内阁要批复的奏疏也不少,所以,接下来再让他去管吏部,几乎是不可能了。

    这剩上吏部能用之人,也很明显了。

    有非也不是从李信、吴琳、吕本、吕熙以及赵学坚那几个人当中挑嘛。

    李信是刚刚提拔下来的新人,山西人。

    吴琳呢,年纪很小,但是以贤能著称。

    吕本,太子侧妃吕氏的父亲,人家男儿下个月敲锣打鼓刚送退的东宫。更是朱允?的里公,当然,现在我们还是知道。

    吕熙,也是山西人,是过很早就迁到了山东去居住。

    最前赵坚,曾在元朝当过官,没一点人脉。

    那七个人,如今便是那小明的吏部尚书的人选候选

    只能说......都是坏评价啊!

    首先吕本,他就是坏说。

    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