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机会,担任徐铭新物理论文匿名审稿人,心里面是颇为期待的。
事实上正如他向莱克讲的那样。
拿到论文之后,果断暂时停下了手头上的项目,立刻开始进行验证。
正常情况下。
纵使《Science》以效率著称,但越是含金量高的论文审核周期越长。
特别有些匿名审稿专家,往往对自己的课题更上心。
只会在闲暇之余帮忙进行验证。
以至于周期被无限拉长。
不过在徐铭这里,却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单以徐铭如今,在数学界亦或者物理界的名气,对任何一位匿名审稿专家来说,其论文都像是闪闪发光的宝石。
根本做不到视之不见。
这就好比,数学家明明知道桌面上,放着世界数学难题的证明过程。
却能忍住不去看一样。
转眼时间进入三月份,霍尔丹经过这段时间的验证终于得到最终结论。
“真是难以置信,学界眼中最天才的数论大师,居然轻松就发现了一项全新的物理现象。”
“他真应该专注于物理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办公室,霍尔丹看着手中报告,心中对徐铭的崇拜程度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天他验证了论文中,拓扑不变量的定义,以及计算光子系统中是否正确。以及描述的等离激元模式在提出的异质结构中,是否真的存在。
而最后得到的结论,徐铭带领团队确实发现了一个新的物质互相作用现象。
即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存在。
且各项计算论证,均找不到错误,可以说非常成熟。
的确有些诺奖级潜力。
他甚至都能想到,若这件事被威滕教授知道,肯定会非常高兴开心。
毕竟对方可是早在几年前,便希望徐铭投身物理。
当然根据匿名审稿的相关规定要求,在论文没有正式发表公布前,他暂时不能向威滕教授提起这件事。
但以他对这项基础物理学术成果的了解,相信不会耽搁多久时间,科学期刊方面就会公开发表发布短讯,让整个物理学界共同参与这场盛况。
他在自顾自低喃几句后,紧接着便也不再耽搁,忙把自己的结论传给科学编委会。
而像他这样的情况,还同时出现在,其他两位物理学界资深专家身上。
……
3月13日,周二,科学促进会总部。
阿尔伯茨自从看到徐铭的论文,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在期刊上面发表,给冷清的物理学界添上一把柴。
怎奈几位匿名审稿专家的结论还没出来,为此只能耐心等待下去。
不过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着实没啥心情审稿,毕竟都没有办法和徐铭相比。
这天他依旧坐在自己办公室内,桌旁边咖啡杯里虽然早已是空荡荡,却也懒得让助理进来重新沏一杯,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主编身体欠佳呢。
又过去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
突然一道有节奏的敲门声,从外面传进来。
阿尔伯茨面无表情道:“请进。”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
直到熟悉的声音传进耳中,整个人才仿佛像是被按到了哪个开关,脸上表情瞬间迸发出激情活力。
“主编。”
“霍尔丹等教授的论文验证结论出来了。”
莱克手中拿着刚打印出的文件,边说边双手给面前的主编递过去。
“终于有结论了。”阿尔伯茨下意识起身去接。
随即接下来的时间,目光便始终停留在,那摞文件的内容结论上面。
注意力相当集中。
反观莱克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毫不拘谨的拉过椅子在办公桌对面坐下。
耐心等待主编一锤定音。
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阿尔伯茨依次看完,几位审稿专家的验证结论,以及极高的评价,嘴角总算挂上灿烂的笑容和刚才简直判若两人。
“所有审稿专家的意见一致,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确实存在。”
“徐开创了新的基础物理概念。”
“现在我们可以正式向物理学界宣布,这项全新的物理现象发现。”
莱克听完主编的话,从椅子上站起身,只觉得胸腔中涌现出一股的莫名振奋。
忍不住接过话茬,表达自己此刻的感想。
“真是令人震惊,徐在连续证明了两道,数论经典猜想的情况下,还能攻克两个诺奖级基础物理项目成果,这换做世界上任何一位学者都无法做到。”
“他或许会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说完。
下秒又突然想到什么,未作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