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165章 一仓融合守的实,盼得岁岁的耕

第165章 一仓融合守的实,盼得岁岁的耕(3/3)

儿就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日子才过得暖。”

    五、冬闲盼耕的妙讨论

    到了十月,天更凉了,田里没活了,列国的人聚在粮仓前,商量明年的春耕计划。秦国的张大哥拿出今年的收成账本,指着上面的数字说:“今年东头的麦田亩产高,明年咱再多开两亩麦田!”

    楚国的刘婶也说:“西头的稻田今年有点涝,明年咱得把排水沟挖深点,再多种点耐涝的稻种!”

    鲁国的王大叔从怀里掏出包种子,打开一看,里面是饱满的玉米种:“这是俺托人从南方换来的玉米种,明年咱试种几亩,看适合不适合咱这的地。”

    公孙矩拿出张田地分布图,上面画着列国合耕的地块:“明年咱还按‘混种’的法子,秦国的麦子种在东头,楚国的稻子种在西头,鲁国的豆子种在北坡,中间种点玉米,多样化种植,不管天旱天涝,都有收成。”

    小石头也凑过来,指着图上的一小块地说:“俺要在这儿种麦子!明年俺自己割!”

    大伙都笑着点头:“行!给你留一小块地,明年就看你的了!”

    货郎背着布袋子逛到粮仓前,见大伙在商量春耕,赶紧扯开嗓子喊:“瞅瞅俺带啥好东西了!这‘壮苗肥’是用列国的草药和粪肥混的,拌种时撒点,能防病虫害,还能促发芽!”

    他往地上撒了点肥,原本干硬的土,看着都松软了些。“这肥掺了秦国的苦参、楚国的艾草、鲁国的堆肥,都是好东西,” 货郎举着肥块笑,“去年在魏国农庄试了,发芽率比往常高六成!”

    “俺家明年要多买点!” 王二愣子赶紧说,“明年争取比今年收得还多!”

    六、岁月里的冬储盼

    立冬那天,粮仓都维护好了,种子也选完了,冬肥也积好了,列国的人聚在老椿树下,看着满仓的粮食,心里踏实得很。秦国的草木灰袋、楚国的艾草包、鲁国的竹帘,还摆在粮仓周围,像给粮食守着门。

    公孙矩摸着靠在老椿树上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冬储纹旁,新的 “盼耕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发芽的小草。“明年开春,咱还一起种粮,” 他看着大伙,“一起耕、一起护、一起收,让粮仓年年都满,日子年年都甜。”

    王二愣子握着仓钥匙,笑着说:“明年俺第一个来开仓取种!争取元宵节前就把地整好!”

    刘婶也说:“明年俺还来教大伙编竹稻桶,编得更结实点,不撒粒!”

    小石头拉着公孙矩的衣角,仰着小脸问:“师父,明年俺能自己种一亩地不?俺保证好好种,收了粮给大伙做麦饼吃!”

    公孙矩笑着点头:“能!明年给你留一亩最好的地,让你种出最饱满的麦子!”

    后来,这粮仓成了全村的 “定心仓”,每年立冬后,列国的人都会来这护仓、选种、积肥、盼春耕。老椿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冬储纹、盼耕纹、丰纹,像把岁岁冬储春盼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冬储,不过是把各家的心意藏在一座仓里,你护一季、我选一种、他积一肥,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椿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冬阳的暖,摸着总带着点温;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温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护过的粮仓在发热,是千家万户的盼耕在升温,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