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179章 一冬护苗筹的细,盼得春来的耕

第179章 一冬护苗筹的细,盼得春来的耕(3/3)

眼,免得下次巡检踩着竿,也能看竿有没有歪。”

    “俺家的透气竿不够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南头的赵婶举着空竿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鲁国的王大叔赶紧递过竿:“拿去用,俺这还有,够巡完自家的仓!”

    “俺家的石灰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北头的孙叔端着空碗过来。楚国的刘婶赶紧往他碗里装:“拿去用,撒的时候轻点,别弄进粮里!”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冬储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冬储也讲‘通粮气、护粮根’,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一测二通三防潮,粮满仓实到开春’的理。”

    巡检到夕阳西下,粮仓的透气竿都插得整整齐齐,红布条在仓里飘着像小灯笼。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灰:“今年这二次巡检做得细,粮不闷不潮,开春准能吃上新粮!”

    五、新年农耕规划的热闹情

    巡检完粮仓,杂院要办 “农耕规划会”,列国的人都来凑主意。秦国的张大哥拿出田地图,指着东头的地:“明年东头还种麦,今年冬苗长得好,开春当绿肥,麦准高产!”

    楚国的刘婶也说:“西头的稻田得修新渠,去年的渠有点窄,浇水慢,明年雇个石匠扩宽!”

    鲁国的王大叔从怀里掏出新做的播种勺:“俺做了二十个新勺,明年播种快,还匀,不浪费种子!”

    公孙矩指着图上的空地:“这块地咱种新换的豌豆种,耐寒还能肥地,跟麦子混种,互相帮衬着长。”

    小石头也凑过来,指着图上的一小块地:“俺要在这种油菜,今年护的苗长得好,明年俺自己种!”

    大伙都笑着点头:“行!给你留一小块,明年看你的油菜长得咋样!”

    李掌柜端着刚炒的瓜子过来,分给大伙:“规划得细,明年干活才顺,咱再写块规划牌,挂在杂院,忘了就看看!”

    绣娘还做了新的农耕帕子,分给每个人,帕上绣着 “春耕”“秋收” 的图案:“明年干活擦汗用,看着帕子,就有劲头!”

    六、岁月里的春耕盼

    冬至那天,冬苗都长得壮实了,粮仓也巡检完了,规划牌挂在杂院,红底黑字格外显眼。列国的人扛着工具往杂院走,要把冬护工具收起来,等着开春。秦国的观测尺、楚国的保温袋、鲁国的透气竿,摆得整整齐齐,阳光照在上面,亮得晃眼。

    “今年这冬护做得妥,苗壮粮稳,明年春耕准顺!” 王二愣子扛着观测尺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今年的法子,混着种、混着护、混着收,让粮仓年年满!”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自己的小观测尺,跟在最后头,时不时回头望一眼冬苗田,像在跟苗告别。他摸了摸腰间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苗筹纹旁,新的 “春耕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发芽的种子。

    “师父,开春播种的时候,俺能帮着撒种子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田边的霜花。

    公孙矩笑着点头:“能!明年你还能帮着护苗,看哪块地的苗长得最好,说不定你种的油菜,长得比谁都壮!”

    后来,这冬苗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小雪,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护苗、一起巡检、一起规划。老槐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苗筹纹、春耕纹、冬护纹,像把冬日筹备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冬筹,不过是把各家的心思埋在一垄苗、一座仓里,你测一棵、我护一囤、他画一图,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耕。”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槐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冬苗的暖,摸着总带着点温;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温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护过的冬苗在蓄力,是千家万户的春耕盼头在升温,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