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103章 战国第一败家子:赵孝成王与他的坑爹表演艺术

第103章 战国第一败家子:赵孝成王与他的坑爹表演艺术(1/4)

    战国时期的邯郸城,空气里弥漫着韭菜盒子的焦香。

    而赵国王宫御书房里,赵孝成王正托着腮帮子面对眼前两枚竹简发呆。

    左边是上党郡太守冯亭快马送来的投降书——

    “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白送!不要九九八,不要八八八,只要点头归赵秦军就头大!”

    右边是谋士虞卿的“拒绝警告”——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怕是人头馅儿的!”

    十七座城池啊!

    那闪闪发亮的光泽简直比最新款的青铜宝剑更让他挪不开眼。

    他仿佛看到无数赋税金银如水涌来,仿佛听到边疆不断向东扩张的欢呼声。

    “虞卿老头,净扯些有的没的。”

    年轻君王内心嗤笑:“送上门的大礼不要?白送的城池不收?寡人不是傻瓜嘛!”

    这位初登王位的年轻人万万没想到,正是此刻一个轻巧的“收”字。

    从此牢牢扣在自己王冠之上,拉开了战国时代最惨烈败家悲剧的序幕。

    贪吃的赵王——买白菜却背了黄金贷!

    上党地区宛如肥美多汁的羊排,突然落到赵国嘴边,赵孝成王岂有不吞之理?

    纵然老臣虞卿跺脚急呼,把范雎那条“远交近攻”毒蛇的心思掰开揉碎了。

    苦口婆心道:“秦耕耘上党如多年开垦荒土,岂容邻家白摘桃子?”

    年轻君王却只轻飘飘一挥手:“秦?秦国算老几?寡人有精锐战马,有胡服骑射的精兵强将,能怕了他们不成?”——

    他完全忘了,此时赵国真正的支柱、威震六国的战神廉颇正被自己搁在都城边上生锈;

    更忘了那个“人屠”白起,在秦国虎视眈眈磨刀的声音。

    战国这盘棋,想坐庄抢食,得先掂量清自身斤两。

    然而年轻的赵孝成王显然过度膨胀了。

    秦昭襄王果然勃然大怒:“寡人锄禾你当午?”

    当即派遣大将王龁挥师杀奔上党。

    一场争夺地契的小规模冲突,就此演变成决定命运的倾国之战。

    老将军蹲坑,赵王摔碗——

    初战不利的廉颇迅速认清现实——

    彼时秦军如同出匣猛虎,赵国新得土地尚未稳固。

    老将令旗一摆,赵国精锐立刻后撤,依托有利地形筑起坚固壁垒,任凭秦军在外头如何叫骂挑衅:“廉颇老匹夫,有种出来走两步!”

    赵营除了守城将士回应几声不痛不痒的弓箭,始终严丝合缝,关门拒战。

    “廉颇老怂货!”赵王在邯郸宫中暴跳如雷。

    前线费了海量钱财粮草,却不曾传来一个“捷”字奏报。

    眼看粮仓日渐空虚,赵王盯着前线文书气得直拍桌几:“对面王龁不过一个二线打手,我军竟然龟缩不出?这仗得打到何年何月?”

    秦国老狐狸范雎见状窃喜,立刻嗅到可乘之机。

    一袋袋沉甸甸的金币如暗河水渗入邯郸城。

    街头巷尾酒肆里,一群闲汉突然“忧国忧民”,摇头叹息:“廉颇老矣,眼看就降;若换我马服君之子赵括将军,定能横扫秦军!”

    宫廷内外某些“内侍”也不停吹风:“廉颇畏秦如虎,再拖下去国库都要空了!赵括深得其父赵奢真传,定能速战速决!”

    赵孝成王正被每日只进不出的巨额军费折磨得烦躁不堪,满脑子都是速胜诱惑。

    赵括“军事理论大师”的名声早已灌满了耳朵。

    他当即拍板:换帅!老廉颇被夺兵符,滚蛋回家歇着去吧!

    这无疑是一场史上最讽刺、最昂贵的“头脑发热”。

    所谓深得父传的赵括?

    充其量是个在沙盘上高谈阔论、却未曾经历过一场真正腥风血雨的理论派。

    纸上谈兵易,战场搏杀难啊!

    赵孝成王这手换帅,堪称战国君主决策史中最致命的“临场发挥”。

    赵括的实战体验卡——限时战神,过期坑杀!

    赵括持新铸兵符来到长平前线,那意气风发,恍若整个战国兵神附体。

    他望着山下如蝼蚁般的秦军,对着地图慷慨激昂:“龟缩防守?岂是男儿所为?让王龁见识我赵国儿郎的锋芒!”

    军令如山倒,赵军营门大开,数十万士卒如潮水汹涌倾泻而出,直扑秦军。

    秦军似乎猝不及防,迅速“溃退”。

    赵括立于战车之上,仰天大笑:“廉颇老朽,终难堪大用!”

    全然没留意那溃退的秦军并不零乱,反而保持着诡异队列节奏,像潮水退却般刻意牵引着赵国大军前进。

    山巅浓雾之中,一面“白”字大纛猛地展开!

    秦武安君白起冷酷的脸庞在暗处浮现,仿佛看着猎物坠入囊中。

    秦国悄然完成主帅更迭。

    老将白起已然亲临战场,像一尊冰冷石雕立于棋局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