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118章 杜邮亭(上)——灶膛余烬与冷炙

第118章 杜邮亭(上)——灶膛余烬与冷炙(1/3)

    咸阳的初雪来得早,细碎的冰晶如同被碾碎的盐粒,无声地洒落在武安君府邸那冰冷坚硬的青石台阶上。

    府邸大门紧闭,门楣上象征无上军功的玄鸟徽记被一层薄雪覆盖,黯淡无光。

    门前的石狮子,曾经怒目圆睁,此刻也仿佛被冻僵了表情,沉默地注视着这条空无一人的、死寂的长街。

    府内。

    没有暖炉的噼啪声,没有仆役的脚步声。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混合着尘土和淡淡药草苦涩的冷清气息。

    光线昏暗,唯有书房窗棂透进几缕惨淡的天光,勉强照亮书案上堆积如山的竹简——

    那是白起征战半生、亲手绘制的山川舆图、兵要地志、粮道水脉图册。

    此刻,它们如同被遗忘的枯骨,蒙着厚厚的灰尘。

    白起就坐在书案后。

    深褐色的粗布衣袍洗得发白,裹着他那依旧劲瘦却明显透出疲惫的身躯。

    他没有披甲,也没有佩剑。

    只是静静地坐着,手里捏着一块冰冷的、边缘粗糙的麦饼。

    他没有吃,只是用指腹缓慢地、一遍遍地摩挲着饼面那些粗糙的颗粒,仿佛在感受某种早已远去的、属于关中风沙的气息。

    他的目光落在书案一角。

    那里,放着一枚小小的、毫不起眼的青铜令牌——“武安”。

    曾经,这枚令牌所至之处,三军俯首,诸侯震恐。

    如今,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块被遗弃的、失去温度的废铁。

    “吱呀——”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一股更浓郁的沉水香气混合着初雪的寒意涌了进来。

    范雎那张白瓷般的脸出现在门口,依旧是那副恭谨到近乎虚假的笑容,只是眼底深处,多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如同秃鹫嗅到腐肉般的兴奋。

    “武安君,”

    范雎的声音如同上好丝绸滑过冰面,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天寒地冻,您这府邸……未免太过清冷了。王上念及您征战劳苦,特命下官送来几篓上好的银丝炭,还有几坛刚从蜀地运来的、暖身驱寒的椒浆酒。”

    他微微侧身,示意身后捧着东西的侍从。

    白起没有抬头。

    他的手指依旧在麦饼上摩挲着,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声音平淡无波,如同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范相费心了。只是这炭火……烧起来烟太大,呛人。酒……也早喝不出味道了。”

    范雎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随即又化开,如同水波涟漪:“武安君说笑了。您为国征战,功勋盖世,这点用度,理所应当。”

    他顿了顿,向前走了两步,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推心置腹般的“真诚”:

    “只是……眼下邯郸那边,赵人惊魂未定,如同被吓破了胆的兔子!正是我大秦铁骑一鼓作气、犁庭扫穴、彻底灭赵的绝佳时机啊!

    王上日夜忧心,只盼着您这定海神针,能再次挂帅出征,为我大秦……再添一锅肥美的‘炖肉’!”

    他刻意加重了“炖肉”二字,目光紧紧锁住白起的脸,试图捕捉一丝哪怕最细微的波动。

    白起终于抬起了眼。

    那双曾经锐利如鹰隼、冰冷如寒潭的眸子,此刻却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枯井,映不出任何光亮。

    他看向范雎,眼神平静得令人心悸。

    “炖肉?”

    白起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疲惫,“范相可知,长平那锅‘冻肉’,是怎么炖出来的?”

    范雎一愣,显然没料到白起会问这个。

    “是火候。”

    白起自顾自地说下去,手指停止了摩挲,捏紧了那块冰冷的麦饼。

    “火太猛了。锅底烧穿了。肉……炖烂了,也炖糊了。糊锅底的味道,呛人。吃下去……烧心。”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范雎,投向更遥远的虚空:

    “赵国……现在不是兔子。是只被烫伤了爪子的饿狼。惊弓之鸟?不。是困兽。笼子破了,它反而会发疯。

    它窝里还有粮,还有崽子。这时候再拿火去燎它……它只会拼死咬人。咬不着火,就会咬……点火的人。”

    他缓缓松开手指,那块被他捏得有些变形的麦饼,“啪嗒”一声,掉落在冰冷的书案上,滚了两圈,停在范雎脚边。

    “这锅肉,”

    白起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决绝,“火候已过。再炖,就成焦炭了。”

    范雎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

    他看着地上那块沾着灰尘的、冰冷的麦饼,又看看白起那双毫无波澜的眼睛。

    一股冰冷的怒意混合着被轻视的羞恼,如同毒蛇般在他心底盘旋。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硬:

    “武安君此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