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隐龙 > 争论与共识

争论与共识(2/2)

这个险!” 李铁拐在一旁点头附和:“老周说得对,安全上不能省!底座加粗也不麻烦,我带着徒弟们加班就能搞定。”

    叶梦珠沉默了片刻,看着老周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图纸上的底座结构,最终松了口气:“行,那咱们折中 —— 防护钢板用三分厚的熟铁板,比你说的薄两分,重量能减一半;底座支架加粗半寸,既保证承重,又不会太费工。这样既能防护,又不影响稳定性,怎么样?” 老周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缓缓点头:“成!三分就三分,只要能护住人,就行。”

    紧接着,关于 “压力表校准频率” 的讨论又起了波澜。老张认为每天开炉前校准一次就行:“压力表这东西,只要没磕碰,读数差不了多少,每天校准太费时间,咱们还有好多活儿要干呢!” 王皮匠却坚决反对,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之前测试时的压力表数据:“你忘了上次试炉,压力表就慢了两斤!要是每天不校准,读数不准,咱们还怎么判断压力?我觉得每次开炉前都得校准,用标准砝码测,差一分都不行!”

    两人各执一词,老张觉得王皮匠 “太较真”,王皮匠觉得老张 “太马虎”。这时叶梦珠提出了折中方案:“这样吧,每天开炉前用标准砝码快速校准一次,每周做一次精准校准,拆开表盘清理内部灰尘。既不会太费时间,又能保证读数准确。”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老张也点头:“行,每周精准校准一次,我跟你一起弄,省得你说我马虎。”

    最后争论的焦点落在 “试炉人员站位” 上。小张觉得所有人都该离锅炉远一点,至少三丈外:“上次太近了,才伤了那么多人,这次远一点,就算出问题也有时间跑。” 老周却摇头:“不行!太远了看不清压力表和阀门状态,万一出问题,反应都来不及。” 他指着图纸上的锅炉周围,画出几个站位:“我和叶工站在压力表旁边,离锅炉一丈五,能看清读数,也有反应时间;老张和李铁拐负责阀门,站在侧面一丈远,别正对管道;其他学徒站在三丈外,负责传递工具和应急支援。这样既安全,又不影响操作。”

    众人看着老周画的站位图,又讨论了几句细节 —— 比如在站位之间拉上绳子做警示线,确保没人越过安全范围 —— 最终达成共识。油灯的光芒在工匠们的脸上跳动,映出他们时而严肃、时而舒展的神情:争论时,每个人都据理力争,为的是 “铁牛” 的安全;妥协时,又都愿意让步,为的是团队的共识。每一次争论后的共识,都像给 “铁牛” 的安全防线又添了一块砖。

    直到后半夜,炉火渐渐转弱,工匠们才终于结束讨论。叶梦珠将修改好的图纸仔细叠好,放进贴身的布袋里 —— 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是所有人的心血与默契;老周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肢,看着身边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同伴,声音带着沙哑却坚定:“咱们这三十七天没白熬,这‘铁牛’,这次一定能成!”

    众人纷纷点头,没有人再说多余的话,却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坚定 —— 这不仅是对 “铁牛” 的信心,更是对彼此的信任。夜色中,工坊内的油灯依旧亮着,灯光下的图纸泛着柔和的光,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试炉,默默积蓄着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