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些锡!”&bp;王师傅高声喊道。身旁的学徒立刻递过一块锡锭,锡锭投入熔炉后,很快与铜液融合。“有了这云南的锡,炮身才能更坚韧,射程再远两里都不成问题!”&bp;王师傅脸上满是兴奋,他手中的模具,正是为新炮&bp;“震天雷”&bp;准备的&bp;——&bp;此前因铜料杂质多,铸出的火炮常因炮身过热炸膛,如今有了纯度极高的滇铜,再搭配云南锡块,新炮的性能将实现质的飞跃。
不多时,第一门&bp;“震天雷”&bp;火炮铸造完成。工匠们合力将火炮从模具中取出,冷却后的炮身泛着乌亮的金属光泽,炮口雕刻的&bp;“震天雷”&bp;三字遒劲有力。王师傅让人推来测试架,填入火药和铅弹,随着一声轰鸣,铅弹呼啸着飞出,落在三百步外的靶心,将靶石炸得粉碎。“成了!”&bp;作坊内爆发出欢呼声,工匠们互相击掌&bp;——&bp;这门炮,比之前的旧炮射程远了五十步,炮身强度更是提升了三成,有了它,蜀地水师和陆军的火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兵工厂外的街道上,同样热闹非凡。一队队骡马驮着云南药材,正朝着军营医馆方向行进。医馆内,老医官李大夫正指挥学徒分拣药材,三七、天麻、茯苓等药材分门别类摆放,散发出淡淡的药香。“有了这些云南药材,军中的伤员总算有救了!”&bp;李大夫拿起一株三七,笑着对身旁的助手说,“之前缺药,不少士兵的伤口化脓感染,如今有了三七止血、天麻镇痛,能救回不少人命。”
不仅如此,云南的皮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皮具作坊,工匠们用这些坚韧的皮革制作甲胄和鞍具;蜀地的盐巴、铁器则通过滇蜀古道运往云南,换回更多的铜、锡和粮食。成都城内的商铺里,云南特产的茶叶、水果摆上货架,吸引了不少百姓购买;蜀地的瓷器、蜀锦也成了云南土司贵族追捧的珍品&bp;——&bp;一条跨越崇山峻岭的贸易通道,让两地经济形成了健康的循环,蜀地的活力日益凸显。
蜀王府的战略研究室内,林宇正与刘子墨、陈平、赵破虏等人围在巨大的地图前。地图上,川滇边境的古道被用红笔标注出来,从成都出发,经泸州、宜宾,延伸至云南丽江,再向西南方向延伸,隐约指向缅甸。“云南方向稳定下来,咱们就能腾出手来应对东线和北线了。”&bp;林宇手指指向川东的长江流域,“郑芝龙联合荷兰人,恐怕很快会对川江发起进攻,赵将军,水师的备战必须加快,新铸的‘震天雷’要优先装备水师战船。”
赵破虏躬身应道:“请大人放心,水师已在瞿塘峡、巫峡部署了防线,新炮一到位,便能形成火力网,定能守住川江!”
“北线也不能放松。”&bp;陈平补充道,“清军在川北受挫后,必然会调整策略,说不定会联合吴三桂,从陕南方向进攻。咱们在汉中的驻军,还需再增派些兵力。”
林宇点头,手指顺着云南的古道向西南延伸:“云南不仅是咱们的原材料基地,更是通往西南的门户。我已让人探查,经云南可抵达缅甸,甚至能通往印度。若能打通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咱们不仅能获得更多的贸易资源,还能与东南亚的国家建立联系,为未来的外交布局埋下伏笔。”
“大人远见!”&bp;刘子墨赞叹道,“只是云南土司联盟基于利益,未必绝对可靠。吴三桂在清廷的支持下,一直觊觎西南,恐怕不会坐视咱们掌控云南。”
“这点我早有考虑。”&bp;林宇语气严肃,“对云南,咱们要以‘怀柔’‘互利’为主,不直接进行行政管辖,而是扶持亲蜀的土司,将其培养成代理人。同时,要通过商路吸引云南的人才&bp;——&bp;善于山地作战的士兵、熟悉热带疾病的医生、懂东南亚语言的翻译,都要尽可能招揽到蜀地。情报网络也要加强,密切监视吴三桂和清廷的动向,防止他们渗透云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咱们必须保持自身的强大,只有蜀地足够强,才能让云南土司不敢轻易背叛。军工生产要继续扩大,经济循环要维持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较量中占据主动。”
夜幕降临,成都兵工厂的炉火依旧明亮。工匠们还在连夜铸造&bp;“震天雷”&bp;火炮,铜液在熔炉中翻滚,映照着他们专注的脸庞;军营医馆里,学徒们正在煎煮药材,药香弥漫在空气中,为受伤的士卒带来希望。那条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滇蜀古道,如同蜀地的一条新生命线,正持续不断地输送着活力&bp;——&bp;铜、锡、药材、皮革……&bp;这些来自云南的资源,正转化为保卫蜀地的利器,滋养着蜀地的军民。
林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