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魏砥 > 第368章 金陵初立

第368章 金陵初立(1/2)

    ---

    “镇南”号巨舰缓缓靠上建业城东南专设的官船码头。跳板放下,陈暮一手轻按佩剑,一手微提袍角,稳步踏上了建业坚实的土地。崔婉牵着陈砥,紧随其后。

    “臣等恭迎主公!”以陆逊、徐元为首,邓艾、马谡等文武官员,以及建业城中有头脸的归附士族代表,齐刷刷躬身行礼,声震江岸。文聘麾下的水军将士在舰船上持戈肃立,甲胄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陈暮目光扫过眼前济济一堂的臣属,又抬眼望向近在咫尺的建业城。不同于泉陵的灵秀或江陵的险要,建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磅礴与雄浑。城墙依山势而筑,蜿蜒起伏,高厚异常,明显经过近期的大力加固;城头旌旗招展,哨塔林立,守军盔明甲亮,秩序井然。

    “伯言,元直,诸位辛苦了。”陈暮虚扶一下,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不必多礼。”

    陆逊上前一步,恭敬道:“主公一路劳顿,馆舍已备妥,请主公与夫人、公子先行歇息。军政诸事,稍后再行禀报。”

    陈暮点了点头,在陆逊、徐元的引导下,登上了早已备好的车驾。车队在精锐卫队的护卫下,穿过喧闹的码头区,经由加固拓宽的城门,驶入了建业城内。

    城内的景象又与城外不同。主干道显然经过重新规划和整饬,宽阔平坦,可容数车并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幡旗招展,虽因大军初至、主公驾临而显得有些肃穆,但往来行人商贩依旧不少,可见民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一些关键路口,有士兵站岗巡逻,眼神警惕。

    陈砥趴在车窗边,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巨城,小声道:“父亲,这里的房子比泉陵的高,路也宽,人也好多!”

    陈暮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只是仔细观察着街道的布局、建筑的规制以及军民的神色。他注意到,一些坊墙上有新近修补的痕迹,某些地段还能看到被焚毁后重建的屋舍,显然是此前平定顾承之乱留下的印记。但总体上,市井还算安定,并未见到萧条破败之象。

    车驾最终驶入位于城北、钟山南麓的原孙权旧宫苑区域。此处已被陆逊改造为临时的镇南大将军府及官署。虽不及许都邺城的丞相府奢华,却也规模宏大,殿宇俨然,透着一股新兴势力的简朴与威严。

    稍事休整,沐浴更衣后,陈暮即刻在临时设立的正堂召见核心僚属。

    堂内布局简洁,正壁上悬挂着那幅巨大的荆扬交舆图,只是如今图上的靛蓝色区域更为醒目。陈暮端坐主位,左下首是庞统、徐元,右下首是陆逊、邓艾,文聘因需坐镇水军,未能亲至,由副将代表。马谡、糜竺等人亦列席旁听。

    陆逊首先详细汇报了建业的城防布置、粮草储备、官署运行以及平定叛乱后的善后事宜。“……目前,建业常备守军一万,皆乃精锐。城外钟山、石头山皆设营垒,与城池互为犄角。江面有水军战舰巡弋,江北沿线烽燧哨探已增至平日三倍。库中存粮可支全城军民半年之用。官署运转已初步顺畅,各曹吏员皆已就位。”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城中仍有部分原孙氏旧吏及观望士族,表面恭顺,私下恐仍有异心。江北曹军动向诡谲,广陵太守陈登近日频繁巡视江防,合肥守将亦增兵积粮,不可不防。”

    陈暮静静听完,看向徐元:“元直,民政方面有何见解?”

    徐元拱手道:“主公,建业乃至江东,首要在于‘安’与‘融’。其一,需尽快明确新政在江东的具体施行细则,尤其是田亩、税赋、科举等关乎士庶切身利益之策,宜缓宜调,不可照搬荆南,以免再生事端。其二,需广纳江东才俊,不论出身,量才录用,示之以公,方能收拢人心。其三,可效仿泉陵,兴办官学,导引风化。”

    庞统接着道:“军事上,眼下当以稳固防线为主。文仲业水军主力东移后,需尽快熟悉江情水文,整合江东原水军力量,打造更多适应大江作战的舰船。步军方面,除巩固建业防务外,邓士载部宜驻秣陵、丹阳一带,既可策应建业,亦可威慑三吴。此外,”他目光锐利,“暗卫需加大对江北及内部不稳因素的监控力度。”

    陈暮沉吟片刻,综合各方意见,决断道:

    “伯言仍总督江东军政,建业留守府改为镇东将军府,总揽江东六郡及扬州军事,伯言领镇东将军,假节。”

    “文聘为水军都督,总督长江下游水军事务,基地设于建业、京口。”

    “邓艾为建威将军,领丹阳太守,驻兵秣陵,负责建业外围及丹阳郡防务。”

    “徐元直总理民政,负责拟定江东新政细则,招贤纳士,兴办学堂。”

    “庞士元统筹全局情报及战略规划,暗卫系统全力运转。”

    “移镇之事,暂告段落。自即日起,建业便是我等新的治所!诸君当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将这江东之地,真正化为我辈根基,北图中原之跳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谨遵主公之命!”众臣肃然应诺,一股励精图治的气氛在堂内弥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