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区域后方,辟有一处相对独立的园苑,作为陈暮的家宅。虽不及泉陵旧居那般充满南国风情,却也亭台楼阁俱全,移栽了不少江南花木,显得清幽雅致。
崔婉带着侍女仆妇,正在指挥安置带来的箱笼细软。新的环境,需要重新熟悉和打理。
“母亲,我们的新家好大啊!”陈砥兴奋地在回廊里跑来跑去,探索着每一个角落,“还有个小池塘!里面有鱼!”
崔婉含笑看着儿子,叮嘱道:“砥儿,慢些跑,莫要摔着。这里不比泉陵,规矩要多些,不可再像以往那般顽皮。”
“知道了,娘亲。”陈砥嘴上应着,脚步却不停,很快又发现了院中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仰着头惊叹不已。
晚膳时分,一家三口在新居的饭厅用餐。菜肴以江鲜和时蔬为主,口味与泉陵略有不同。
“婉儿,初来此地,一切可还习惯?”陈暮问道。
崔婉温婉一笑:“些许琐事,妾身自会打理妥当,夫君不必挂心。只是此地湿气似乎较泉陵重些,已吩咐人多备了些祛湿的香料药材。”
陈暮点头:“辛苦夫人了。建业格局虽大,然初来乍到,内外事务繁杂,还需夫人多费心。”
“分内之事。”崔婉顿了顿,道,“妾身观这府中仆役,多是伯言将军遴选而来,虽是稳妥,终究不甚熟悉。妾身想着,是否可从泉陵旧人中,调些知根知底的过来,也好方便使唤?”
“夫人考虑周到,此事你与元直商议办理即可。”陈暮对此并无异议。
陈砥一边扒着饭,一边插嘴道:“父亲,我们明天可以去江边看大船吗?文聘将军的大船!”
陈暮看着儿子期盼的眼神,笑道:“待为父处理完这几日积压的政务,便带你去水寨看看。”
小家伙立刻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几日,陈暮并未深居简出,而是在陆逊、徐元等人的陪同下,亲自巡视建业城。
他登临石头城,眺望大江东去,观察江北地势;他巡视各处军营,检阅士卒,鼓舞士气;他走访市井,与商贩百姓简单交谈,了解民生疾苦;他甚至亲自去查看了官仓、武库以及正在兴建的官学工地。
所到之处,军民皆感振奋。这位年轻的主公,以其务实、沉稳而又不失威严的姿态,迅速在建业城中树立起形象。他明确支持徐元对江东新政的柔性调整,又充分肯定陆逊、邓艾的军事部署,显示出高超的平衡手腕。
数日后,一份盖有镇南大将军印的《安民告示》贴满了建业及各郡县城门。告示中,陈暮重申了保境安民、与士民共治的决心,公布了新政调整的初步方向(如承认部分士族原有田产,但限制兼并;降低初期商税以鼓励流通等),并宣布将开设招贤馆,广纳江东才俊。
同时,另一道严令也秘密下达:加强对江北军情的侦查,尤其是广陵陈登与合肥方向的动向;对内,则要求庞统的暗卫,对建业及周边区域的潜在不稳定因素,进行一轮更细致的梳理。
站在修缮一新的镇南大将军府门楼上,陈暮远眺北方。长江天堑之外,便是强大的曹操。移镇建业,意味着与北方的对抗进入了新的阶段。他深知,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更大的风浪,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但既然已至此地,他便唯有向前,在这虎踞龙盘之地,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hai